小小的山村改变了太多的模样。
这里是“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一百多年前,“坦洋工夫就在国际上获奖,风靡欧洲,每年出口数万担(每担一百斤)。据说,当时从欧洲寄信到坦洋,只要在封皮写上“中国坦洋收,就可以了!
如今,这里又是什么模样?“坦洋工夫红茶,在市场上的名声已经越来越不如前。根源,似乎只有从源头才能追寻到坦洋工夫。
探访:景·致
“二月择茶惊蛰天,家住坦洋大路边。赶紧做鞋做饰裤,脚踏茶行好赚钱。也有老人诸娘仔,也有后生共少年。一曲《择茶歌》,活灵活现表现出茶乡坦洋在采茶季节的火热情景。传唱于民间的歌谣如今是很难再听到了,但探访坦洋,总是会有一些收获的吧。
从福安市社口镇乘坐小三轮往坦洋,路宽只有两米多,且坑坑洼洼,沿着山腰盘绕。山谷底是一条小溪,在阳光下泛发着粼粼的波光。就是这条现在看起来涉足能过的小溪,70多年以前还能通航载重一吨多的小船,把坦洋村生产出的“坦洋工夫红茶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
这就是曾经扬名世界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
近30分钟后,首先展现眼前的是一座廊桥,司机说坦洋到了。原来这就是坦洋村的茶叶交易桥真武桥,坐落在村口。这座桥上面是木质廊屋,底下部分却是用花岗岩砌成的有一定弧度的石拱桥,石木
结合,一股说不出的怪异。据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真武桥也是木质廊桥,现在这模样是1989年重修后改造的。不管怎么说,坦洋的古宅还是存在的,“坦洋工夫红茶也是存在的,而坦洋村留在历史风尘中的一段传奇,也是时时被人提起。
但是当年茶乡红火的景象已经远去!
在坦洋村,记者只发现两个茶厂正在生产茶叶用机器的。而在好多宅院里,记者却看到一家几口人在挑拣茶针,茶青也不多,百把斤的样子。知情人相告,这些茶农是把挑好的茶针拿到真武桥上去卖,每天都会有人来收茶,或者就是自己手工制作,到时转卖给大茶厂或零散卖掉。看得出来,现在坦洋人更多的是小户经营,茶叶生产形不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