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与茶的不解之缘,攸乐山基诺族凉拌茶

学习窨茶技艺

林德金,自幼家境贫寒,11岁就到福州当茶倌,15岁经人介绍到后州茶店当学徒,5年后受老板器重被派往洪山桥广益茶厂当监工,并学习制茶工艺,从此林老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每天喝茶成了他的癖好,而且练就了极高的辨茶功夫。如观茶色能准确说出茶叶的出处,闻茶香能断定花茶的级别,品茶味能辨别厂家的名称,在福州茶界可是小有名气。 1980年,林老退休后还留任厂里当技术顾问。据林德金老人介绍,从解放前至1990年,福州市各家茶行经销茶叶还是以茉莉花茶为主,花茶加工点多数集中在南台岛,因为那里环境气候适宜茉莉花生长。当地农民以种橘种花为生,俗称“一红一白”,红指的是福橘,白指的是茉莉花。

六大茶山之攸乐茶山的地理渊源

茶山名:攸乐 释名:基诺族的世居地,基诺族过去称攸乐人 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诺乡,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区,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龙帕、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 茶山历史:传说基诺人是诸葛亮军队的后裔,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久远。清代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著名的“可以兴”茶砖就是用攸乐茶制作的。 古树现状:古茶园多分布于1200米至1500米之间,面积约3000亩,几百年的古树存留很多。因其交通便利,近年来存在过度采摘的情况,茶质有所下降。 茶质特色:和易武相近而苦涩略重,回甘较好,山韵明显,水质略薄。

古代茶文化的萌芽阶段魏晋采叶作饼

   三国时代,人们饮用的茶已由生食生煮及晒干收藏后羹饮蔬食逐渐变为饼茶。三国时期魏国张揖《广雅》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人们将采来的茶叶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饮用时,碾末冲泡,加作料调和作羹饮。张揖《广雅》的这段记载,是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有关茶的最早的加工茶叶的记载。这一时期也正是我国古代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从文献记载来说,汉以前乃至三国的茶史资料十分缺乏,我们无法确定这种饼茶的制作是经过怎样的处理方法,采来的茶叶可能经蒸青或略煮软化压成饼再晒干或烘干亦未可知。  然而在两晋以后,随着茶文化与我国各地社会生活和其他文化的进一步相汇融合和相互影响,文人愈来愈多地加人了饮茶的行列,两晋时,不仅出现了《登成都楼》、孙楚《出歌》等吟及茶事诗歌,而且也出现了杜育《荈赋》一类专门描述茶的文学作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文人与茶结下的不解之缘是从饼茶开始的。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基诺族与茶的不解之缘,攸乐山基诺族凉拌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