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即禅道参禅悟道,佛教与茶参禅悟道

阐述中国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始于唐,衰于近代,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茶道自然谦和,讲究四谛“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怡”是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属东方文化。是在我国唐代就有茶道这个词语,例如《封氏闻见录》中载:“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茶十德》中也明确指出:“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等等。到明代更有泰州学派所阐述的“童子捧茶即道”,”百姓日用即道“的这一浅白的解释。 但千百年来,终究没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定义。近些年来,许多茶文化专家,学者从各自独特的视解来理解中国茶道,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理论探索,然而至今仍没有表成共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茶道是以饮茶为挈机的综合文化体系,难以用有限的概念和语言来界定茶道,表达茶道和说明茶道。

品茶茶艺—茶道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 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 “清饮”又可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 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在世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唐朝茶事 茶禅一味 “佛中有茶,茶中有佛” (2)

有句俗话说“吃茶是和尚家风”,僧侣与品茶之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旧时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也有说法称茶由野生茶树到人工培植也是始于僧人。 佛教的禅宗认为,参禅时需要有一颗平常心,无妄无欲。茶性平和,香气淡雅含蓄,细品慢啜,回味持久,让人内心宁静,归于平和,这些特性与参禅悟道所秉持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同古人讲“禅让僧人有一颗平常心,而茶给茶人以一颗平常心”。日常生活中最平凡不过的“茶”,与佛教中最重要的精神“悟”结合起来,作为禅宗的“悟道”方式,升华出“茶禅一味”的至高无上境界。 佛中有茶,茶中有佛,佛离不了茶,茶因佛而兴,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嗜茶成癖,并留下“吃茶去”的茶文化典故,成为禅林法语。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茶道即禅道参禅悟道,佛教与茶参禅悟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