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数据 云茶产量位居第二

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世界茶叶产量481.9万吨,其中,中国茶叶产量185万吨,位居第一位,其次是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和越南,上述五国位列世界前五名,茶叶产量之和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82.92%;世界茶叶出口量186万吨,第一位是肯尼亚49.4万吨,中国33.2万吨位居第二。

据云南茶叶流通协会《2015云南茶产业产销形势分析》显示:2014年,中国茶叶总产量209.2万吨,茶叶出口30.15万吨,其中,红茶2.78万吨,绿茶24.9万吨,普洱茶0.34万吨。全球茶叶产量呈供大于求的趋势。云南省茶园面积达595万亩,位居全国第二,第一为贵州;云南茶叶可采摘面积538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产量33.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综合产值37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云茶三产结构日趋合理,2014年综合产值370亿元,增长23%。其中,一产(毛茶)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11亿元,增长31%;二产(成品茶)产值达170亿元,增长36%;三产(服务等附加值)产值达89亿;一产、二产、三产之间比值为30:46:24。

2014年,在国内传统名茶价格滑坡、市场较为低迷的形势下,普洱茶、云南红茶(滇红)逆势而上。云南省普洱茶产量达11.4万吨,增长18%,产值达101亿元,增长45%。滇红产量5.3万吨,增长7.7%。

这一成绩归根于云茶产业采取了“强基地、促加工、优结构、树品牌、拓市场、秀文化”等六大举措。2014年,全省创建农业部标准茶园14个,创建面积达1.5万余亩,实现无公害茶园面积达520万亩,有机茶园面积达39.2万亩,“三品一标”认证茶园面积达190万亩,高优生态茶园比例不断提升。云南有18个县入围2014年全国重点产茶县百强。

2014年,云南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收入达2400多元,同比增长30%。云南大部分州市都生产茶叶,如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州市,涉茶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公式

云茶品牌效应不断提升。2014年,在全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选中,普洱茶品牌价值52.10亿元,市场竞争力第一;滇红茶品牌价值11.61亿元。目前,云茶企业有9个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有100多个获“省著名商标”,4家茶企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9家为“省级龙头企业”,千余家精制茶企中产值超亿元的品牌有30多个。随着云茶精制水平提高,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众多品牌茶、名山茶、古树茶获广大消费者和茶叶爱好者的认可和青睐。

云茶消费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近年来,云南省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云茶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各省(市、区),并延伸至三线城市。绿茶消费市场继续巩固西北、东南沿海等地区;普洱茶、滇红茶消费群体由东南、华南、西南片区逐步拓展到西北、东北、华北等新区。目前,全国已有2万多个云茶代理店、经销点,营销人员近4万人,市场营销网络初步形成。云茶出口稳步增加,2014年全省茶叶出口(含转口)2.3万吨,创汇近1亿美元。

云茶企业整体实力不强。2014年,全省有茶叶初制所(厂)8000多个,精制企业1000余家,产值千万元以上茶企170多家,亿元以上企业24家,普洱茶行业“大哥大”大益勐海茶厂产值达21亿元。目前,虽然云南茶产业的产业集中度有所提升,龙头企业实力有所增强,但云茶企业“多、散、弱”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知名品牌不多,资源整合不够,税收贡献率不高。

云茶价格仍然偏低。目前,云南省毛茶价格均价为33元/公斤,仅为全国茶叶均价的一半;成品茶单价74元/公斤,仅为全国均价的2/3;普洱茶成品均价为88.6元/公斤,仍低于全国成品茶平均水平。在国内众多传统名茶价格滑坡、传统市场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云南省茶叶价格虽有所回升,但与国内其它茶区比较,价格仍然偏低,价格、产值提升仍有很大空间。

云茶产业创新依然不足。云南茶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制约云茶产业做大做强主要因素还是人。云南外出做营销的人不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坐等观念依然严重,对新东西、新事物敏感性不强,茶叶方面的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新科技的应用推广滞后。

茶叶产能过剩的现实无法回避。一是国际、国内茶叶市场总体产能过剩,国内茶叶市场年均产能过剩10-15万吨。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高价位茶叶价格大幅下滑,市场低迷导致普洱茶出现滞销,茶企及经销商大宗交易量明显减少。二是受经济危机影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中国茶叶的生产成本高于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茶叶生产国,茶叶国际竞争力下降,茶叶出口难度加大。三是各产茶省份相继出台扶持茶产业政策,不断增加投入,扩大茶叶生产,形成产能过剩,预计未来五年全国将有500万亩新植茶园投产,每年新增产量30-40万吨,市场供求矛盾将更突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四是对云茶公共品牌认识、宣传力度不够,行业标准执行滞后,消费者在众多繁杂的茶叶面前难于选择,影响了市场营销。五是云南省茶产业仍呈现“小、散、弱、乱”的现状,云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茶农意识、产品创新、茶行业整合、拓展市场和促进流通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云茶产业呈现出面积、产量基本稳定,品质不断提升,消费不断回归理性的趋势。即总产量基本稳定,中端产品比例将有较大提高;单价总体平稳,高价位茶价格有所下降,中低价位将理性回升,平均价格应有所提升;市场销售趋于转型,消费日趋回归理性,消费型茶叶占市场主导;高端茶品销售滞后,中端茶品销量增加,个人消费量上升;普洱茶经销商、收储商及收藏者产生观望态度,收储囤货放缓;招商引资受市场大环境影响,较大资金引入难度加大,但社会游资仍会大量进入古树茶、山头茶产区;普洱茶、红茶出口(转口)有一定增长;市场总体呈现稳中有增、价格更趋理性的态势。

公式

创新营销模式。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引导优化产品结构,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重视饮茶人年轻化、差别化、个性化的趋势,生产出受消费者喜好的快销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另外,要正视茶叶销售传统实体店的营销模式受电商销售模式冲击这一现实,重视应用互联网,让更多的互联网用户变成云茶消费的客户。

让云茶成为大众消费品。2014年底,云茶已有9个“中国驰名商标”,有4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但当前云茶培育领军龙头企业的任务依然艰巨,在国际、国内叫得响的企业、品牌不多。目前,虽然少量名山普洱茶因稀奇而价格不菲,但总体普洱茶、滇红、绿茶的价格仍然偏低,产品的价值难以合理体现。普洱茶从2003年以来,虽然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但标准也需要尽快加以修改完善;普洱茶依然无法改变“大品牌小市场”的现实,国内外普通民众都知道普洱茶,但认为普洱茶是高档奢侈品,可望不可及。普洱茶如何成为普通大众的消费品,还有一段路程要走。

与时俱进重构茶文化。在当代,茶叶作为人类的三大天然饮品之首,越来越受人们的推崇。茶叶不仅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饮料,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目前普洱茶文化比较混乱,要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与时俱进重构茶文化,传播健康茶文化,普及茶知识,推动茶消费。

推动云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对茶产业的影响,编制好云茶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找准着力点,加强对茶产业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的茶产业生产体系,拓展国际市场,促进云茶产业健康发展。

走出国门。未来国际、国内茶叶总体是一个过剩的趋势,解决茶叶产能过剩的主要途径:一是扩大消费群体;二是通过竞争淘汰部分产能。云茶在巩固、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欧盟、日本、美国等茶叶质量标准的门槛远远高于国内标准,因此发展绿色有机茶是云茶发展的优势,也是方向。要从基地转换认证,产品开发,市场培育,品牌打造,公众认可等系统工程入手。

念好“茶山旅游经”。一个存在于西方数百年的经济模式,“庄园”近年在云南很火。个人认为“茶庄园的六个基本条件和门槛”:一是有茶叶基地;二是有标准化厂房; 三是有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四是有企业文化;五是有雅致的茶叶品饮体验场所;六是有吃、住、行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硬件设施。以庄园为载体,以茶产业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主题,以新度假主业理念为倡导,以自驾车名茶山旅游为依托,打造一批有品位的茶庄园,开托茶山旅游新天地。

避免同质化竞争。云南省茶叶主产区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州市,2014年普洱市面积157.4万亩,产量9.6万吨;临沧市面积135.2万亩,产量10.2万吨;西双版纳州面积87.6万亩,产量4.5万吨,三个州市茶园面积占全省的63.9%,茶产量占全省的72.5%。作为普洱茶主要的生产地,要结合州市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如西双版纳州在生产普洱生茶的同时主打普洱熟茶,临沧市在生产普洱生茶的同时主打滇红茶,普洱市在生产普洱生茶的同时主打普洱晒红,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云茶产业只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扬长避短,高位谋划,攻坚克难,才能呈现“云茶百花齐放”的盛景。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国际茶叶委员会统计数据 云茶产量位居第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