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循着茶香去芦田

紫云山上,从高处望。

安溪官桥福灵府石刻,文物保护单位,四口同字。

芦田的茶山

溪紫云山古火山口,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鲵。

安溪民居

紫云山上的芦苇

什么是旅行?那不过是看山看水看古物与民俗,说起来似乎总是大同小异。然而,细分之下,却又有无数不同的新鲜感与奇异处。哪怕只位于邻县的安溪,也有着不同口音,不同风俗,不同山峦,不同河流,不同视觉中的明月,以及不同感知中的柔和及清香。

茶香飘逸

从南安丰州出发,骑着摩托车,到达南安与茶乡安溪的交界处仑苍时,车程为19公里。而后,到达安溪县城,是30公里。紫云山的指示牌从进入安溪地界开始一次次出现在我眼际,在县城时上面写着:距紫云山55公里。

“紫云山”,给人一股飘逸的感觉,据说上面有旧火山口,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鲵。紫云山位于西坪镇与芦田镇交界处,一路上经过数十座闽南式庙宇,有道教,也有佛教,有简朴,也有华丽。

在官桥时,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豆干面。在大泉州地区,官桥的豆干远近闻名。经过官桥,到达虎邱,向着西坪、芦田方向行驶。渐渐的,一路上频频飘散出清茶之香。

山上好景

目前的紫云山,有两公里左右的道路未铺设水泥,还在建设进程当中,所以过去游玩的人并不多。一路向上,经过瀑布,游览山中的寺庙——龙藏岩。在龙藏岩,有一口乾隆年间的铜钟,钟上刻着“龙崇殿”三字;在龙藏岩,十分安宁,空气安逸,唯有风时时将我包围,不知它们从哪儿开始刮起,也不知它们最终会消散在哪里!在龙藏岩,它的背后就是紫云山清晰的主峰,形状很像鹅冠上的角鬓,于是当地人们俗称它为“鹅角鬓”。

离开龙藏岩,大概半个小时之后,摩托车到达紫云山景区建设工地。而后开始步行,徒步攀登十来分钟时间,就到达了紫云山的主峰,当地人也称之为:一尖,海拔1349.7米。站在其上,山下的公路蜿蜒盘旋,望眼天地,没有任何繁华迹象,只有无尽的起伏连绵的群山以及云朵在天空飘移。

途中潜入一口山泉所在地。那泉眼在高山上,在两面夹壁之间,夹壁中间上方有一横石,认真看后,似是一道石门,如果刻上“水帘洞”三字,定是别有风趣。泉眼里的水汩汩流出,石壁上也有水珠不时滴落,水流并不大,但清澈透亮、十分冰冷。这一个地方,属于山旮旯的地形,从上而下发现不了,从下往上更是不可能见。一步之外属于山涧悬崖,两步之内无法继续后退。只有一小石头,可坐上歇息。如果身手不好,或不熟知那崖壁小道,也就永远不可能找到这处山泉。如果将啤酒放入泉水中,数分钟后取出,再饮啤酒时也就多出了一份凉意。

从山峰上回到建设工地经过一个水池,它是数亿年前的火山口,而今积水成了一方小湖泊,周边呈赤褐色,大概就是所谓的火山岩、火山灰了,它们显得不够坚硬,但容易让人想象出曾经火山爆发时的猛烈,以及亿万年来冷却后的苍凉。湖中央据说较深,但四周却很浅,湖水同样有着一份清澈与冰凉。百度百科这样介绍它:“里面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国小鲵,该生灵起源于3.2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与熊猫一样珍稀,堪称天地之珍宝。”当地许多人曾在那水里看过小鲵,他们称之为:水猪仔。据说它们有四只脚,与壁虎形状相似,大多呈黑褐色。

古寨春秋

在安溪,有着不少古山寨遗址,朋友带我走进了一座又一座。

位于三洋村的圆通堂始建于明代,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它地处山村的高处,有寨墙环绕殿堂一圈,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据说以往那儿曾是一座古山寨,只因文革时寨墙被破坏,滚石形状的石头被村民搬去修建了小学,直到前些年,寨墙才得以重建。站于圆通堂的鹅卵石石埕或堂前或走廊,可看尽山村全貌,可远观高山连绵起伏。

圆通堂的建筑,是石、木、瓦结构,木头已然显得老旧。支撑起大殿的实心杉柱十分粗壮,只有高挑大汉的双手才能够合抱得来,一般成年女子皆不太可能做到环抱一圈。大殿与边殿供奉着各尊神佛,它们的供品各具特色,有圆形的茶饼雕着“福”字,也有长方牌匾型的茶饼雕着“步步高升”等字样。

漫步于山寨的遗址,我在客堂里发现守堂老人的一幅书法,上面是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那字体,老人把它写得洒脱豪放,又内蕴万千,写得从容自在,有如龙蛇之舞。

而今的寨墙为圆形,由不规则的石块砌成整齐墙面,墙面上端嵌着一排龙形石雕。面向圆通堂,左为金亭,右为拜亭,山门下是笔直的石板台阶,进入山门,右拐绕上拜亭,即可进入圆通堂内院。由下而上的数百级台阶,或也是信众们虔诚心的累积。齐整的石阶、精致的建筑、褪色的容颜、高高的庙宇、不断的香火、斑斓的痕迹……皆在诉说着这古寨600年来的春秋替换、沧海桑田。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安溪循着茶香去芦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