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人们的头等大事,而茶属于食物的范畴,人们更重视对其功能的讨论。但是你真的注意过茶的保质期吗?例如,普洱茶的内包装和外包装都没有明确的保质期。那么为什么普洱茶没有保质期呢?各种茶叶的保质期不同,有哪些因素影响?
我相信很多茶友还是不太明白茶的保质期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这里将讨论结果整理出来,供广大茶友学习和参考。
什么是保质期?普洱茶没有保质期这一说法成立吗?
2011年,卫生部对保质期的最新定义是:在标签规定的储存条件下,预包装食品保持质量的期限,即食品的最佳食用期。
吃饭的最佳时间是食物质量最好的时候。如果它已经过了这一次,但颜色、香气和味道没有改变,它仍然可以吃。
普洱茶作为一种食物,越来越香了。在最佳食用期后,茶叶的内在品质会发生变化。虽然茶的颜色、香气和味道也各不相同,但仍然可以食用。应当补充的是,保质期这一术语的定义并不是确定食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食品在保质期内不会变质。但是,如果储存环境不符合要求,食物的味道、气味和外观会很快改变,即使食物没有超过保质期,也可能变质。普洱茶也是如此。不能说它可以无限期食用而没有保质期,而是取决于它是否储存在干燥、通风和无气味的环境中。否则,即使是没有保质期的普洱茶,也会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质(不仅指茶叶色香味的变化、茶味的老化,甚至是茶叶霉变和吸味后的不可食用状态)。
食物变质与否与食物的保质期没有多大关系。例如,普洱茶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中保存很长时间。然而,任何食物在其保质期内都有一个特定的时期,即最佳食用期。如果普洱茶超过了最佳食用期,只能说是茶的内在品质发生了变化,逐渐失去了茶的味道和原味。这并不是说茶叶由于储存环境的影响而发霉,导致茶叶不能食用。因此,普洱茶的确是储存在一个适当的环境中,没有保质期。
六大茶类的保质期与其茶性有很大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就茶而言,要想深入了解茶的保质期,首先要了解茶的本质特征,即茶的品质。对茶的属性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识茶、泡茶、识茶、辨茶。
根据陈赓的茶学体系,即茶叶的发酵程度和加工工艺,中国茶叶可分为六大类,即:绿茶(不发酵)、白茶(微发酵)、黄茶(微发酵)、绿茶(乌龙茶、半发酵)、红茶(后发酵)和红茶(全发酵)。其外观由绿色逐渐变为黄绿色、黄色、青色和黑色,茶汤也由绿色逐渐变为黄绿色、黄色、青色和红棕色。可以说,每种茶叶的生产工艺和发酵程度对其货架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发酵实际上是指由新鲜叶子的活性酶引起的酶促氧化反应的程度,不包括由外部活性微生物引发的后发酵过程。
绿茶
从生产工艺来看,绿茶的加工工艺主要是采摘、杀青、揉捻和干燥。大多数干燥方法是高温干燥。因为这个过程改变了茶叶中的内部酶,即使外部酶进入,它们也不能参与发酵。
对酶活性略知一二的茶友知道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低温抑制酶活性,而高温容易杀死酶活性。只有当温度合适时,体内的酶才会参与其中并发生变化。
从发酵程度来看,绿茶是非发酵茶。由于绿茶的特殊加工工艺及其新鲜发酵程度,绿茶的货架期相对较短,但如果储存环境发生变化,茶叶的货架期会相应延长或缩短。
综上所述,经过这一时期,茶叶容易变质,如缺乏香气和微弱的味道,但这是不太明显的普洱茶。首先,新鲜绿茶需要储存1-2周,它的味道会更好,干火的味道也会减弱。
黄茶
就生产工艺而言,与绿茶相比,黄茶的生产工艺多了一个闷黄的工序,其茶叶品质是凉的。就发酵度而言,以外形美观的君山银针为代表的黄茶属于微发酵茶。总之,黄茶的保质期比绿茶稍长,保质期一般为1-3年。
白茶
就发酵程度而言,白茶是微发酵茶,业界一直说白茶是一年茶、三年宝、七年药。近年来,有关人士认为,白茶和云南地理保护区的普洱茶一样,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
以近年来被误解的云南白茶月光白为例,按照生产工艺,将其制成成品茶,即白茶。
就生产技术而言,白茶是最原始、最简单、最难生产的。但是,如果茶叶萎凋太多,也会影响茶叶的质量,所以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生产出口感极佳的白茶。
如果白茶是自然干燥或阴干的,茶中的酶没有太大变化。在后期贮存和醇化过程中,茶叶的内部物质可以长时间转化,就像普洱茶一样;内酶和外酶共同作用于白茶,使其每年呈现不同的味道;如果是高温干燥的白茶,保质期为2-3年。一般来说,新白茶的味道不如陈年白茶好。这就是白茶后期转变的力量。
红茶
从发酵程度来看,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主要包括三个子类:种族红茶、功夫红茶和碎红茶。从工艺上看,红茶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
红茶的质量也决定了其成品的保质期。例如,云南红茶的保质期约为36个自然月,在适当的常规保存条件下,与黄茶相似。
在茶叶消费市场上,近年来,备受女性茶友关注和追求的晒红概念于2014年首次提出,其茶叶品质介于传统红茶和普洱茶之间。相对而言,业内人士推测晒干红茶的保质期比传统的云南红茶要长,但没有保质期在五级以上的成品茶可供验证,因此尚无定论。
黑茶
红茶属于后发酵茶。事实上,它在早期也参与了发酵,但后发酵过程更重要。普洱茶本身的品质取决于原料、工艺和贮藏,后发酵过程的主要环节在于贮藏。鉴于普洱茶越来越老、越来越香的特点,如果储藏环境足够好,可以储藏更长时间,品质会得到更好的转化。
在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是脱水,如果温度过低,很容易影响整个茶叶的质量。如果温度太高,就会是绿茶普洱茶。如果普洱茶的干燥过程采用高温干燥,而不是在阳光下干燥,那一年茶叶的整体口感和口感可能是好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后期贮藏后,其品质可能会下降,保质期会缩短,这是保质期与工艺的关系。
以普洱生茶为例,探讨普洱茶的保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2007年,普洱市正式颁布《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明确规定普洱茶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地址、原料产地、质量等级、净含量、产品标准代码、卫生许可证、质量标准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12项内容
同样在《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2007中,有一个关于普洱茶保质期的特别说明:普洱茶如果符合本标准的包装和储存条件,适合长期储存。
另外,参照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我们还可以看到相关内容:普洱茶不是唯一没有保质期的,白茶也没有保质期。一般来说,普洱茶或白茶的保质期一般都有标注:适合长期保存。
然而,市场上有很多商家假冒普洱茶,并在其他年份贴上老茶的标签,以欺骗消费者成为老茶,这是一种特别不规范的生产方式。事实上,普洱茶的货架期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前提是在正常的保存条件和环境下讨论这个问题。
内因
最重要的是茶叶的生产技术。每批茶叶的味道都不一样,因为每年采摘的原料都不一样,或者在生产工艺的过程中,制茶者对工艺的控制也不一样,最终呈现出来的茶叶的质量和味道也会不一样。
在普洱茶的杀青和干燥过程中,酶的活性受影响最大。如果制茶者在杀青和干燥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温度,将会影响成品普洱茶的特定属性,进而影响其保质期。
外因
这是储存条件。如果茶叶的保质期为50年,但储藏过程中温度和湿度不受控制,普洱茶的保质期可能会缩短。在这个时期,由于其他不适当因素的存在,物质在其中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快。
茶的形式不同,保质期也不同吗?
一些茶友说普洱茶分为散茶和紧压茶,那么哪一种对它们的保质期更好呢?事实上,这两种茶只是改变了它们的形式,但它们的内在品质并没有改变。不同的是,茶叶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是不同的,这个问题涉及普洱茶的后期转化,与货架期关系不大。
如果茶叶的含水量消失了,茶叶能保存更长时间吗?
事实上,空气中有大量的水,但茶叶中的水也较少。一般情况下,压制后茶叶的水分含量降低到9-12%,可以很好地避免茶叶的霉变和变质。
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在网上鉴别普洱茶是否变质。首先是看茶叶表面是否有霉变,茶汤的颜色是否变成褐色,茶汤的味道是否有异味。
那些百年藏茶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王玉峰在书中记载《普洱茶与清皇朝》。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还有数以吨计的贡茶,包括普洱茶、女儿茶和茶膏。普洱茶像西瓜一样大(略平),就像头一样。与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相比:普洱茶是用头型和著名的人头茶制成的,每年都要进贡,老百姓很难买到。
针对这批贡茶,笔者王玉峰曾经取了少量样品,发现汤是有颜色的,但茶的味道陈年而淡。这批茶叶只能推测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下脚料。这些极其珍贵的茶叶是文物。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陈年茶的味道已经逐渐淡化,茶叶的内在品质也不是最好的状态。它们主要有拍卖、收藏价值和文物价值,主要是因为一种茶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茶文化历史,但它们的存在是普洱茶文化的经典证明,而品味的缺失并不能解释历史赋予的内在价值。它们是一种远远超过普洱茶保质期的文化价值。
普洱茶真的是越陈越香吗?最佳品饮阶段大概在哪几年?
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它需要好的原料、好的工艺和好的储藏环境,这样普洱茶的品质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保存条件相当严格。如果茶叶与异味同时存放,或者温度和湿度不合适,茶叶会有异味,甚至发霉变质。
然而,普洱茶的品质也有一个最佳的陈酿期。就像抛物线几何一样,它的质量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达到最高点,然后慢慢下降。酒与普洱茶相似。在最佳饮用阶段选择喝普洱茶无疑是最珍贵的享受。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普洱茶没有保质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