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叶诠释着当代中国茶文化

对于茶的作为抽象层面的存在方式的理解,日本叫茶道,韩国唤茶礼,中国是茶艺。三国相比较而言,世界茶文化发祥地的中国显然有些吃亏:道属于宗教层面,礼至少是道德范畴,而艺则像是感性领域,相于前两者来说显得低身和世俗了一些。而我国近现代百多年来对茶叶及相关事理的不尊重,让几千年的东方茶叶文化的超级强国变成了时下茶文化的追赶者。
所以,数天前第九届文博会上台湾一批玩家的作为,取名慢·漫,显得有大意义。慢,指生活方式的改变,从竞争到不争;漫,指思想状态的嬗变,以无形胜有形。这样的历程,也是茶的生命的一种描述,是寻茶行为的抽象,茶叶物质的精神化,无是其中最大的哲学核心。茶种植和生产于乡村,交易和品味于城市,既为解渴物,又呈问道相,无论人们怎样理解,价格如何分化,的确有价值玩味。
慢·漫的做法是八位不同领域艺术家,从服饰、器具、音乐、空间、视频、茶叶等先细分再融合,产生联想和上升的体验。那天品的茶汤其实是台下预先冲泡好的,台湾本地改良品种金萱,用小小而精致的岩矿陶杯盛着,七分满三分空奶香如常,但那种环境格局里滋味必定增值,多了良久的回味。顿时想起友人的同类创意,多年前日本自然生态建筑大师隈研吾在威尼斯双年展时,联同茶学家伊东顺二以蚕的形状,弄了一处白白的、净净的概念茶室,流敞的仍不失日本传统茶道草庵茶室的精神。从意大利的展场到深圳的文博会,当代人的艺术思想起跑线其实是一致的。方向不再出错,我们终来得及。
大小城市是各色茶种的集聚地,为什么到了想购买的时刻却不太放心甚至开始迷茫呢?有行动的人索性到原产地采摘以示真实和可靠。原因之一正是慢·漫的反义词,就是快,太快了!消费者增加得快,价格上涨得快,盼望供应加快,产量加快,于是化肥农药投入加快,土壤板结加快,树种退化加快,结果是茶叶的品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加快下跌,寻找味道的自然需求,现在倒成为需要高成本才可能满足的奢望。慢·漫是文博会主场馆中最安静的地方,却在大声告诉世人,以无的态度和胸襟对待茶树,善待茶叶,才可能觅到和保护记忆中的茶的味道。
五月于茶,是适合开始思考的季节。成千上万吨散发着鲜香的成品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流转,不禁让人想起一年前深圳园博园听香苑举办的一次雅集,韩国友人、文化大家朴贤用精气神比喻当代中日韩茶文化的不同态度,中国是精,注重精细精致,韩国是气,关心养分通畅,日本是神,倾向宗教神道。文化的不同是发展的常态,无为而无所不为,现在,中国的茶叶急需要寻找自己更具传承和优势的姿态。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无公害茶叶诠释着当代中国茶文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