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六大茶类之一,生产历史悠久。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其中湖南安化黑茶比较出名。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从古至今安化黑茶的发展吧。
安化产茶自唐代开始,已有产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记载。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安化建县后,朝廷在资水北岸建立博易场(即茶市),用米、盐、布、帛交换(专卖)安化茶叶。当时以渠江薄片为代表的安化蒸青饼茶,还不是现代黑茶,但是,安化茶叶凭借天然的优厚条件,随历史进程而逐渐发展起来。
安化黑茶产制始于十六世纪初,据《明史茶法》记载,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御史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产地有限。这里所指的黑茶是四川绿毛茶经过蒸压形成的黑茶,难于满足宫茶和商茶需求,同时也不及湖南安化民间实践中形成的在初制中进行锅炒、沤堆、火焙等工艺产制的黑茶。于是,商人越境至湖南采购。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值贱,商人率我境私贩。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御史徐侨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多而值下,湖南之行,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由于湖茶量多、质好、价廉,吻合朝廷以茶易马之愿,在十六世纪末期,四川黑茶逐步被湖南黑茶所取代。
道光元年(1820年),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受托行栈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0两,称为百两茶。
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称为千两茶。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由于运输受阻,安化黑茶产制受到影响。1939年5月,留学日本的大学士彭先泽先生在国民政府支持下,回到安化家乡,开创了安化黑茶产制的新纪元,试压安化黑茶砖成功,正式组建成立湖南省砖茶厂。新中国成立后的安化黑茶产业,得到了全面的规范化发展,实行统购统调,保障各少数民族茶叶供应,产品主销国内七省(自治区)。
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安化砖茶厂开始试制茯砖茶,从泾阳雇请技工三名,并取泾阳水来安化开始试制,同时由武汉大学生物系赵教授来厂指导,进行近一个月的研究,主要对水热处理,加茶汁、干湿调剂火温等诸工艺的控制,于1953年获得成功,从此,茯砖移地筑制的历史得以改学。1958年,黑茶砖机制工艺压制茯砖又获成功,自此结束了几百年手工筑制茯砖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进步,茯砖茶也有了新的发展。荷香茯砖、原叶茯砖、金手筑等创新产品便是在茯砖茶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荷香茯砖以安化黑茶和优质荷叶为原料精制而成,除具有茯砖茶的功效外,还具有明显的清热、泻火的作用。原叶茯砖获得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颠覆传统茯茶切碎工艺,保留叶片原有形状,精选安化云台山野生茶树原料,轻微氧化,活性强。金手筑获中国(北京)国际茶博会金奖。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起来看从古至今安化黑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