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产地做红茶,吃第一个螃蟹的是河南信阳,信阳本是毛尖绿茶产地,2009年开始开发并上市信阳红,得到全国的认可,接茬而来的是各地红茶市场不断出现新品红茶类,信阳茶叶网原来的红茶有哪些知识都不再够用,而信阳红后都想红,红茶市场谁推动?
三年前,河南当地利用信阳毛尖的夏秋茶加工的信阳红茶问世,到如今,信阳毛尖夏秋茶收购价比以前涨了10倍。信阳红红了,大家看到了绿茶加工成红茶的甜头,都开始把绿变红,红茶市场一直走的是高端茶市场,而绿茶卖不上价,信阳茶认为是关键的一个原因,才导致红茶加工热,而再热的红茶市场,如果消化这些新红茶品类呢?
与信阳毛尖一样,西湖龙井也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虽可产三季,但夏秋茶几乎无人采摘,完全荒废。目前普遍对传统绿茶产区生产红茶有非议,原因在于误解,并非绿‘转’红,而是绿‘加’红。以信阳红为例,并非信阳毛尖不做了,而是在信阳毛尖传统优势项目之外,开发信阳红新茶品。龙井也是一样,旨在完善产品体系。
虽然茶叶网对茶叶市场的了解感觉,目前,我国茶叶消费结构明显失衡,绿茶占绝对优势,红、绿茶比例极不平衡,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从消费者喜好看,红茶的喝法更多,各种时尚的调饮方式很受欢迎。从产品本身看,红茶是发酵茶,便于储运,绿茶则没这样的优势,国际贸易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从产业链的运行角度看,传统绿茶生产周期在一个月左右,研发红茶能把生产周期延长到半年以上。这对上游种植加工环节的用工有明显的调剂作用,对下游,将增加产品线,丰富产品结构,有利于完善茶叶流通和销售。
红茶市场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红茶市场上升态势凸显。据农业部相关数据,2011年,全国红茶产量达12.3万吨,比上年增加2.2万吨,同比增长22.3%,大有“全国一片红”的味道,但忽略了推广喝红茶的好处和坏处,且区域特点渐渐模糊。
目前,红茶市场良莠不齐,用好的原料做红茶,如果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也势必要被淘汰。有没有品质风格、特色,能不能做红茶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没有竞争力。这还设及市场价格问题,需全面衡量。
目前普遍反映茶价涨得快。茶价格上涨,与茶人喝茶有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因素,主要因素就是资本炒作。信阳茶叶网认为尽管有信阳红做参照,信阳红的冲泡方法简单而独特,但龙井产区的新红茶命运仍悬而未决。龙井红会有市场吗?消费者会买账吗?新红茶到底凭什么能在传统红茶市场分一杯羹,在消费者心中立住脚?尽管早诞生了两年,但信阳红本就尚在摸索中,并没给将面世的龙井红多少可以照搬的成功经验,相反却留下了不少需格外警惕的“雷区”。
很多人担忧大举推动红茶市场最直接的风险之一就是夏秋茶过度采摘,鲜叶没了,则茶树的光合作用少,也就少了茶树营养的一个最重要来源。绿茶的功效与作用和营养聚集锐减,对来年春茶的伤害难以估量。为做新红茶却毁了绿茶,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河南信阳红茶火了后都想红 红茶市场谁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