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是茶乡
——走进贵州石阡苔茶发源地
近几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全省新建茶园以年均近5万公顷速度持续增加,总面积已达到30万公顷,跃升到全国第二位。而贵州茶叶又以石阡苔茶的发展最引人注目,还在早几年前,石阡还是默默无名,如今石阡苔茶种植面积已居全省首位,在贵州省内各条高速公路上都能看巨幅的苔茶宣传,呈后来居上之势。日前,记者走访了石阡苔茶的发源地——贵州石阡县五德镇新华村,真实感受了石阡苔茶近年来喜人的发展。
从石阡县城往东,沿山而上,先走县道,再走乡道,路程其实不远,却要驱车两个小时,才到新华村,这里周边云雾缭绕,风景优美。新华村是历代贡茶产区,也是该镇的核心茶区,今年被评为贵州最美茶乡、苔茶发源地。1959年,石阡苔茶参加全国群英大会,就被赞誉为“茶叶之中的味精”,周恩来同志曾为新华大队茶场亲笔提词:“茶叶生产、前途无量。”
接待记者的是新华村主任王飞,他还有另外两个名头,石阡县夷州贡茶公司法人代表和石阡县国品黔茶新华茶叶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王飞这样解释他的身份:搞公司的目的,是做给消费者看;当主任的目的,是带着大家干;当社长的目的,是帮助大家赚。在采访过程中,王飞一开始就聊起了质监部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介绍,在石阡县政府的支持下,石阡质监局与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制定了石阡县第一个贵州省地方标准《石阡苔茶》产品标准,于2007年11月5日正式由贵州省质监局发布实施,标准的制定成为石阡苔茶发展的奠基石。2008年,石阡县质监局将“石阡苔茶标准化生产”申报为第六批全国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项目和中央现代农业资金茶产业标准化建设项目,并为项目的实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制定了7个石阡地方标准,对石阡苔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宣传进行“五统一”,示范项目的实施对石阡苔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9月,石阡苔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石阡苔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已有3家企业获批准使用。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实施石阡苔茶品牌战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新起点,2010年石阡成功申报“中国苔茶之乡”,同年石阡苔茶被评为“贵州三大名茶”,2011年石阡苔茶获“贵州省名牌产品”。
近年来,伴随着石阡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战略决策的实施,新华村也成为全县发展茶叶产业的重点村。而王飞自己的茶叶基地也从最初的3公顷发展到现在的30多公顷。在发展过程中,他坚持以“创品牌、拓市场”为宗旨,以消费者满意为核心,以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目标,走“公司+合作社+农户”之路,先后注册了夷州贡茶有限责任公司、石阡县国品黔茶新华茶叶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华贯”牌商标,并积极申请QS准入、有机食品认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已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品牌、知识产权。企业固定资产达2000多万元。王飞发展茶叶产业的成功之路,影响面广,几百公里范围之内众所周知,为全县茶农依托茶产业发展致富树立了榜样。
王飞说:“10年前,每公斤干茶仅20元左右,每户茶叶收入就300来元。如今,一芽茶青160元/公斤,户均茶青收入8000余元。”茶叶产业给村民带来了实惠,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茶叶生产,村民主动要求建茶园,并投入到茶园管理中,茶叶产业已成为该村发展的“阳光产业。”
随着该村茶园面积逐渐扩大、可采茶园面积的迅速增加,为提高茶青下树率,王飞个人通过多方筹资投入180多万元,新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引进了目前先进的流水线加工,利用数控技术,实现加工清洁化,从而提升茶产品的质量。
现在,全村种茶0.2公顷以上的286户茶农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可为茶农提供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等专业技术培训,最重要的是,为茶农的茶青销售提供了坚实保障。据统计,仅今年春茶,由王飞付给当地茶农的茶青款就达400余万元,茶农茶青收入多的达两万余元,低的也有5000元。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探访贵州石阡苔茶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