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茶叶站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一直把名优茶生产作为全市茶叶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从那时起就以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的名优茶发展思路作为长期坚持下来的指导思想。在之前名优茶生产的十多年里主要是做了三件事。一是集中精力抓名优茶园建设。二是集中资金抓名优茶叶机械配套。三是集中技术力量抓名优茶叶开发指导。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促成了今天名优茶生产取得的显著成绩。
目前已建成三街蚂蝗箐,大过口西康郎,大地基中邑舍三个茶场529亩名优茶生产基地。在抓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和帮助茶场做好相关产品质量认证和改进名优茶产品包装等一系列工作。2012年三个茶场实现茶叶总产量13750千克,名优茶产量6750千克,占其总产量的49%,名优茶产值141.37万元,平均斤价209元,占其总产值的77.5%。茶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实现了从传统大宗产品占主导向名优产品为主过度,从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型。如今名优茶生产表现出生产积极性高,经济效益好,名优茶产品供不应求的良好势头。名优茶叶生产经营在楚雄市茶叶生产中起到领军作用。
但近两年来茶叶生产用工成本大幅走高,名优茶产品供不应求等问题的出现,导致部分茶场在思想上放松了名优茶质量把关不严,资金方面减少了对茶园的投入。其问题集中表现在名优茶质量下降,消费群体满意度降低,部分名优茶出现质量信任危机等诸多方面。为挽救名优茶生产单位信誉,恢复名优茶叶品牌声誉,稳住名优茶质量留住消费群体,同时,也为使名优茶生产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对此,楚雄市茶叶站于2012年10月11日至13日牵头邀请州茶桑站高级农艺师卜保国及相关科技人员前往三街蚂蝗箐,大过口西康郎,等名优茶生产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在调研的同时召集了相关乡(镇)茶叶辅导员和茶场负责人共同参与,采取州,市,乡(镇)三级联动,茶场间左右互动方式进车间,入茶园,共同把脉问诊,研究分析问题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楚雄市茶叶站在充分调研了解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形成了共识。确立了以名优茶质量为重点的一个研究主题,研究解决名优茶质量下降一个问题。综合分析了部分名优茶质量存在芽叶粗老,火温偏高,滋味薄,香气低,内含物欠丰富不耐冲泡等问题。提出了从两个层面入手,重点把握三个环节,采取取六项措施坚决扭转名优茶质量下滑势头。
一是加强茶园管理,茶园是名优茶生产的第一车间,主要工作是抓好茶园中耕,施肥,修剪等科技措施的落实到位,保证为名优茶加工提供优质的鲜叶原料。二是强化名优茶加工制作,严格按名优茶加工技术规范化操作,保证名优茶叶产品质量达标出场。
需要重点把握的三个环节是:在茶园管理中的施肥环节,鲜叶采摘环节和茶叶加工中火温干燥环节。
采取的六项措施是:(一)抓好茶园中耕松土除草,减少病虫草害。(二)重视基肥,分期追肥,追肥重氮,轻磷,钾。以培肥地力,扶壮树势,促成茶树更加丰富内含物的合成。(三)抓好各个时期的修剪工作,诱导茶树营养生长,抑制开花结实。(四)严把采摘鲜叶级别质量达标关,做到分期采,分批采,及时采,达标采。(五)严格名优茶干燥火温控制,其标准是毛火110℃,足火85℃。足火干燥尽量采取低温慢焙提香。(六)区别对待不同季节名优茶质量和价格,采取适当提高春茶价格来缓解劳动用工成本过高压力。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十年磨一剑,创出彝山碧螺春,彝福园碧螺春,楚彝银毫等名优品牌不容易。守业更难,维护产品名誉,稳住质量信誉不仅仅是茶厂的事,更是技术部门的责任所在。在茶叶生产中,技术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生产一线调研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导并协助茶场积极维护好茶场声誉,发展好名优茶生产,促进茶农增收,茶厂增效和名优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云南,楚雄市茶叶站坚决扭转名优茶质量下滑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