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县发展壮大茶产业 让生态侗茶香飘世界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的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是云贵高原余脉边缘丘陵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森林叠障,属岭南亚热带气候,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1℃。三江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水田少山地多,山地平均海拨800多米。土壤深厚肥沃,终年云雾缭绕,县内没有工业污染,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7%。为三江茶树生长提供湿润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地资源。为生产优质、高品位茶产品提优越的生态环境。三江茶以红茶和绿茶为主。绿茶外型扁平匀直、滋味甘甜、茶汤翠绿清透,叶底层薄,茶香密人,清爽持久;红茶条形细紧,色泽深红有油光,茶条毫毛多而显白,香气稍有清香,滋味甜和稍淡,汤色红亮。三江茶因其具有排毒抗辐射等保健作用深受外地客商的喜爱,是广大消费者公认的绿色饮品。

三江茶种植和生产历史悠久,唐代以前就开始了人工栽培茶树,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饮茶文化,“打油茶”就是侗族同胞的饮茶习惯。据史料记载,民国22年(1933)《广西年鉴》(第一回)统计,当年全县茶叶产量180担;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茶叶销路甚好,年产量超过万斤。上世纪50年代“牙已茶”品种列入了广西名茶种质资源。

相传1000多年前,唐宋诗人柳宗元先生从湖南到柳州赴任途经三江县林溪乡牙几村休息时,听到村民的敲茶声遂闻到三江茶的香味,就到农家喝了几碗用三江茶打的“油茶”,喝了这浓郁甘醇的茶汤消除了旅途的劳顿,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茶诗“南州溽暑醉如茶,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诗中阐述了一路劳顿终于到了“南州(指柳州)”,在任管瞎内的“北牖(北面窗口,即指三江)”,一个叫牙几的小山村休息时,梦中被村民煮茶的声音惊醒,喝上了三江茶,消除了疲劳,于是就跟三江茶结下了缘。以后三江茶作为贡品,并广为流传。

三江野生茶树品种较多,全县各村寨的村头寨尾、田边地角都种植有大量的茶树,据调查统计面积接近1万亩。富禄乡高安村、洋溪乡高露村、同乐乡归亚村、林溪乡牙已村等都还存留有100年以上、围径为60公分以上的老茶树,还有梅林乡车寨村的山林和独峒乡大塘坳高山上发现有野生茶树,全县境内藤茶满山遍野。

上世纪八十年代未,三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三江的实际将茶叶产业发展确定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民生项目。1989年春天,三江县在八江乡布央村引种了福云6号茶树品种220亩,从此翻天了三江茶叶生产新的一页。

1996年三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综合项目来抓,号召党政机关参与茶叶开发,并将茶叶种植作为扶贫开发项目予以扶持,使三江县茶叶生产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像独峒村、七团村、思欧村宇往屯、同乐黄家能茶场、程阳有机茶场、马湾异地安置场等茶叶示范村(场),年均新增种植面积3000亩。

2002年三江县人民政府把茶叶列为“四个一”工程之一,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茶叶生产,使全县茶叶种植进入快车道,达到年新增面积7000亩。

2007年,三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整合各部门资金扶持茶叶产业,使全县茶叶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年均新增茶园面积1万亩以上,名优茶新品种得到了有效发展,新引进了乌牛早、龙井系列、浙农系列、乌龙茶系列、安吉白茶等30个名优茶树品种,成功地建立榕江河茶叶种植新区,涌现出了像梅林乡相思名优茶场、富禄乡三月三茶叶专业合作社有机茶场、洋溪乡坡里名优茶场、良口乡生态园名优茶场、老堡乡东竹千亩名优茶村和富禄乡陆志章种茶大户等茶叶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自然村、茶场、农户。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外资创建象源源茶叶有限公司和生态园茶厂这样大的茶叶生产企业,在斗江镇和良口乡建立生产基地,拉动当地茶叶产业快速发展。

为了加强对茶叶产业的指导,1996年,三江县成立了茶叶管理中心,2003年组建无公害茶叶产业化生产领导小组,设立茶叶产业化办公室。1992年,三江县第一家茶叶加工厂在八江乡布央村建成投产;2004年,第一个茶业有限公司“天池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7年,第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良口乡和里村茶叶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2009年,三江县茶业协会挂牌成立;2010年,三江茶叶交易市场建成投入使用,推动了三江县茶叶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为了发展壮大茶叶产业,三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茶叶的扶持办法》,《关于种植茶叶的补助标准》,《关于规模种植茶叶的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为茶叶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2007年三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又作出《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奠定了茶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的基础。2009年2月13日召开的三江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两茶一竹”(茶叶、油茶、毛竹)的概念,指出了茶叶为发展山区特色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村发展和农业产业升级的根本做法之一。2012年2月9日召开的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又提出了重点加快“两茶一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步伐,明确加强“三江春”茶叶公共品牌管理,强化品牌效应,申报三江茶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造“中国名茶之乡”和“中国有机茶之乡”的工作思路。

从1989年开始的20多年间,三江县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整合扶贫项目、退耕还林工程、九万大山项目、世行贷款项目、科技开发项目和财政支农项目9000多万元,对茶叶产业进行重点扶持,表彰15名种茶大户、产茶大户和销售大户,加速了茶叶产业发展步伐,全县15个乡(镇)有154个行政村种植茶叶。已有5个乡镇达到万亩茶叶乡,其中八江乡茶园突破了2万亩,年产值超亿元。有60个行政村达到千亩茶叶村,其中布央村获得“广西侗茶村”称号,成为茶叶第一村。国家农业部、区农业厅、市农业局,也加大对三江茶叶的支持力度,累计投入500多万元扶持三江县天池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三江县源源茶业有限公司等两家龙头企业和三江县三月三茶叶专业合作社等20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生产,国家、区、市三级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还分别授予了三江县利民茶叶专业合作社“2011年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三江县民兴茶叶专业合作社“2011年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三江县友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江县东竹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江县惠农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江县利民茶叶专业合作社、三江县民兴茶叶专业合作社“柳州市第三批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加快了三江茶叶产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格局。

为了打造三江茶叶品牌,提高茶叶经济效益,让三江茶叶走出广西,走向世界。在各级领导的牵线搭桥下,三江县先后邀请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安徽大学、桂林茶科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外科研院所,茶叶专家陈宗懋、江用文、林智、王登良、方世辉、杜相革、廖勤明到县内为茶农传授茶叶生产技术,为茶叶加工厂培训茶叶加工技术,研制名优茶叶产品,不断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档次。同时,2011年5月7日举办“广西.三江春”茶文化节,陈宗懋院士提字“三江春”并亲自到场揭牌,掀开三江茶叶公共品牌的面沙;2012年2月27日举办中国早春第一茶“广西.三春茶”开采仪式,邀请国内知名茶叶专家、新闻媒体参加,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三江茶叶品牌在全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得到了不断提高。

2002年,“三江竹叶青”和“三江剑毫”首次参加名优茶评比,夺得广西第三届“桂茶杯”特等奖后,三江茶叶每年都捧回国内奖杯。

2005年,“天池绿剑”、“碧舫绿茶”和“剑兰”获得第六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打开了三江茶叶进入国家级评优行列。2009年,“天池绿剑”、“大歌仙子”获得“恒天杯”全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

2010年,“天池绿剑”获得第二届“中绿杯”全国名优茶评比金奖。

2011年,“侗仙三江春”、“布央仙剑”、 “三省坡茗银针”、“三江侗眉”、“绿茶公主” 获得第二届“觉农杯”名优茶评比金奖。

2012年,山寨皇牌“三江红韵”获得第一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称号。还有“天池绿剑”、家福兰馨分别获得广西第一届和第三届名优茶擂台赛擂主称号。

20年的品牌创建,三江共获得“中茶杯”、“觉农杯”、“中绿杯”、“恒天杯”、“桂茶杯”、“柳茶杯”等名优茶评比奖项150项。现在三江茶正从山沟里走出来,走向世界各个角落。在不同肤色的人手中茶杯里散发出独特的中国广西三江茶香。三江茶叶自2010年参加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农业成就展获得“精品展”以来,三江茶在东盟国家的市场销量不断增加。

20年不懈努力,20年艰辛付出,如今满山苍翠而生机勃勃的茶园是对三江广大茶农最好的回报。目前三江茶园面积14.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1万亩。通过产地认定的无公害茶园面积7.5万亩;通过A级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0.06万亩;通过有机或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0.55万亩。2011年干茶产量7615吨以上,产值5.78 亿元。全县有4万多户农户,20万多人种植茶叶,茶农人均年茶叶单项收入1679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1%。2008年以来,三江县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广西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柳州市“2011年度茶叶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等。三江县几代茶人吸纳传统经验,宏扬现代技艺,精心挖掘,荟萃粗心,相继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其中“布央”、“多耶楼”、“侗仙”、“多谐”、“山寨皇”、绿茶公主、三省坡茗等茶叶品牌已通过国家工商局注册登记,并取得了 QS认证。这一个个充满漫妙茶韵的茶叶名字让人身未尝而心已醉。三江茶叶香飘万里,美誉不断。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三江县发展壮大茶产业 让生态侗茶香飘世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