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中描写的分茶就是历史上曾十分盛行的茶百戏。“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著名诗人杨万里曾对茶百戏变幻特征作了生动描写。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便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案。如今,茶百戏还可以在同一茶汤中使图案由显现-消失-再显现变幻多次,形成不同图案。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在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做到了极致,当时不仅盛行于朝廷,也流传于闽北武夷山一带。元代后茶百戏逐渐衰落,到清代后几近失传。2010年,茶百戏已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武夷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介绍,点茶是茶百戏操作的基础,也是茶百戏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通过点茶在茶汤中形成丰富泡沫,才能形成各种文字和物象。
“在古代,茶百戏仅能用绿茶演示,但如今茶百戏可以用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其他茶类演示,表现山水、花鸟、人物和文字,图案保留的时间也从古代的瞬间逐步延长到2-6小时。”章志峰如是介绍。
此外,章志峰表示,茶百戏的茶汤不仅可供欣赏还可品饮。据称,茶百戏采用点茶法,将茶汤连茶末一同饮用,较之泡茶法,人体可获得茶中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保健功效。
茶百戏的步骤演绎剖析
“茶百戏的原料多采用团饼茶,其加工有特定的工艺要求,茶百戏的演示从团饼茶开始需经过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烫盏、点茶和分茶等一系列过程,所用工具主要有茶炉、茶臼、茶磨、茶罗、茶瓶、茶筅、茶盏、茶勺等。”章志峰介绍道。
炙茶:古代经年陈茶为了便于保存常在团饼茶表面上涂上膏油,待膏油变软时刮去一两层,再用茶铃钳住茶饼在微火上炙干。
碾茶:碾茶前需将团饼茶捣碎,这时可用茶臼初步捣碎,也可用干净的纸包住团饼茶捶碎。碾茶的茶碾有金属材质和石质的。
罗茶:将碾磨后的茶粉过筛。罗茶时,要求茶罗细而面紧,古人称罗底以“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为佳。
候汤:即煮水。点茶用沸水冲点抹茶,掌握水温至关重要。由于煮水用瓶,不便看到水沸腾时情景,主要靠声音来辨水温。古人将水温分为一沸、二沸、三沸,点茶以水煎至二沸略及三沸之时为佳。
烫盏:点茶之前先要烫盏,即将茶盏用开水冲涤,提高盏温,以利于点茶、分茶的进行。
点茶:点茶又分为取茶粉、注汤、调膏、击拂等过程。调膏是点茶的第一步,掌握好抹茶和水的比例,在抹茶中加入适量沸水再调成均匀的茶膏,要求有胶质感。注汤在点茶中是分次进行,注汤要求掌握水流的落点和轻重,一般沿茶面周注入,急注急停,水不滴淋,以免破坏汤花整体性。击拂是点茶中最为重要环节,古人先是用“银梗”即银匙子击打茶汤使之泛起汤花。后来又发明了专用的击打工具竹筅,使点茶进入新的时代,可以使茶汤泛起丰富的泡沫。
分茶(茶百戏):在点茶的基础上,通过“别施妙绝”可以使茶汤纹脉呈现深浅变化,进而形成各种文字和图案。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武夷茶百戏解密千年古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