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茶价大幅上涨时,普洱市大面积单一性茶园快速涌现,同时岀现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未经科学规划,见山就开,见树就砍,物种单一,导致茶园自然调控功能遭受破坏,抵御病虫害能力降低,茶叶品质受到抑制,化肥、农残等的“成长的烦恼”。当茶价理性回归后,普洱茶农今天为何情愿牺牲每亩约20%的面积,套种6个以上品种的杂树?茶农们在这“一栽一砍”的过程中,思想观念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交锋?
茶园栽杂树 茶农“炸开了锅”
2010年普洱市委、市政府刚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时,全市10个县(区)茶农们像炸开了锅,思茅区倚象镇竜竜村委会村民舒培林怎么也不愿意在自己茶园里套种杂树,他认为:“政府让村民在茶园里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6种以上乔木,而且每亩要达到8至10株,三五年成林后,履荫面积每亩在20%以上,这样自然会造成茶产量减少。”
“哪有茶农在自己茶园里栽杂树、杂草的,这不是撮合农民卖田吗?” 竜竜村委会共有8000多亩茶林,全村1400多村民感受也是一样,一开始不愿意接受这种做法。
舒培林是全村第一个反对此事的村民,他家全家共5口人,有26亩茶林,收入大都来自茶园。茶树就是他的命根子,让他牺牲茶园种一些毫无收益的杂树,他不愿意,尽管此前乡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反复做生态茶园的宣传,他仍旧坚持己见。
“群众工作不好开展。”这是当时市、县、乡三级干部最大的难题。倚象镇副镇长魏鹤回忆:“不能强迫村民砍树,又要按质按量完成茶园改造,而且不能出乱子。”如何引导村民自愿加入生态茶园建设?思茅区各个乡、镇党委班子开展了“大讨论”。
“挨家挨户磨破嘴皮子,不如做出样子,只有让茶农感受到了实惠,群众思想工作就会一通百通了。”倚象镇党委班子在讨论中拿出了一套方案。2010年9月的一天,一辆客车停到了竜竜村委会大门口,村委会主任许健康带领30多位种茶大户上了车。
30多位种茶大户来到了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基地,该公司总经理他永清回忆当时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你们的茶叶现在30元一公斤愁销,而我的茶叶每公斤可以卖到120元,并且供不应求,出口到日、德、美等10多个国家。因为我的茶树不施化肥、农药,自然生态,通过欧盟有机标准认证。如果你们的茶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每公斤120元有多少我收购多少。”
舒培林回家后仔细算了笔账,他有26亩茶园,每年产茶约2.5吨,建生态茶园虽然产量减少约20%,但价格却翻了2番,除去增加的劳动力等方面的成本,生态茶园建成后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收2万多元,算完账后,他自愿加入了种茶合作社,并主动改造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消息不胫而走,其他种植户纷纷效仿。
从抵触不情愿 到配合参与
据了解,近几年,普洱市茶叶产量不断增加,但出口的却很少,只有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思茅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西盟大黑山茶业公司等少量出口。原因就在于茶叶农残超标,达不到国际标准,难以走出国门。而国内市场上,茶价的理性回归,正考验普洱茶因生态环境恶化,灾害频繁,成本加大等诸多问题。
一位茶农向记者掏出心里话,由于前几年普洱地区漫山遍野的茶园一窝蜂地栽种,导致茶园自然调控功能遭受破坏,在“速成效应”的催化下,化肥、 农残问题突出,消费者不敢喝、茶叶卖不掉的问题逐步凸显,影响到了茶农收益和山区农民致富。
面对普洱茶面临的危机,从2010年开始,普洱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转方式、调结构,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生态茶园建设,加大了对普洱茶提质增效的一系列措施。思茅区把开展“四群教育”与生态茶园建设改造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包保”,充分发挥新农村指导员作用,多方位深入村组宣传,并组织技术人员驻村入户指导,让茶农理解改造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生态茶园建设中来,形成了上下一致,全面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思茅区不断完善机制,建立了区委、区政府领导分片挂钩、每周碰头会、每周通报进度等,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减轻茶农在生态茶园改造中的负担,思茅区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仅2011年下发改造资金100多万元,不但让茶农在套种柿树、桤木、香樟树等与茶树共生互惠的树苗不出钱,每年还给茶农发放每株2元钱的扶管费,进一步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思茅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官励兵带记者来到茶园试验示范区,边走边介绍:“茶农从刚开始抵触、不情愿,到积极配合参与,再到主动加入生态茶园协会,得力于普洱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以及突出群众思想工作。常言道,只要利为民所谋,最终老百姓一定会拥护。”
茶农思想转变 干部有了底气
“如今,茶农思想发生很大的转变,种什么样的茶、建什么样的茶园、什么样的茶叶受市场青睐,茶农们心里很有谱!” 竜竜村委会主任许健康开心地说。竜竜村有9个村民小组,8000多亩茶园,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茶树,生态茶园改造成林后,预计全村人均可增收1000元。
普洱市茶业局局长李富林向记者透露,普洱市启动生态茶园建设两年来,市级投入资金3906.5万元,县(区)投入资金3313万元,建设生态茶园96.72万亩,种植树苗1037.87万株,建立县级示范样板地40块,乡(镇)样板地158块,从源头上把好普洱茶第一车间原料关。茶农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是一项既对产业负责,又对农民长远利益负责的基础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惠民工程。李富林说:“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从2010年开始,全市计划在3年内把136万亩现代茶园全部改造成生物多样性立体生态茶园,2012年全市还将建设生态茶园40万亩,茶农积极性高了,我们很有底气。”
据了解,普洱全市茶区分布在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茶农22.9万户、113万人。两年来,普洱市共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459个,建设高密度留养茶园面积2.9万亩,规范农资市场414个,完成茶园登记114.19万亩,普洱独有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已形成。
目前,在普洱市建设生态茶园已成为茶农、茶企的共识。普洱市原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永清告诉记者,公司拥有2600多亩有机茶园,今年公司出产的元生红、黄金茶每公斤售价达260元,而且供不应求。
普洱市通过实施生态茶园建设,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茶园群落环境,而且提升了普洱茶的品质。2011年全市现代茶园总面积143.66万亩,毛茶总产量6.08万吨,增长13.86%;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819.9元。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普洱市,实施生态茶园建设 提升普洱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