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26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北纬30度-中国行》在石门采访,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郁平、县政府调研员肖建国等陪同下,央视编导朱军、外景记者周雪梅一行,对湖南屋脊——神奇的壶瓶山、百年老茶号“泰和合”倍感兴趣,深入实地采访后,将在央视综合、(CCTV-4)播出。
《北纬30度-中国行》是以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变迁为图景,以“自然、文化”为主题。石门地处东经110°29′——111°33′,北纬29°16′——30°08′,壶瓶山正值核心点,有亚洲第一峡谷、物种基因库、全球生物多样性最珍贵地区之称,惊险、神奇,而百年“泰和合”则是茶叶传奇。
在湘鄂交界的五峰、鹤峰、石门三县之间,模亘湖南——屋脊壶瓶山,山南脚石门县的千年古镇——宜沙(现因山更名为壶瓶山镇,又名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湘鄂二省数县的“泰和合”茶号,就在临河的青石板老街上,雕图镌花的青石大门默立,见证了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来,山区茶叶发展的变迁,这就是曾经在石门也可以说是湖南或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创造过辉煌一幕的“泰和合”茶号旧址。1984年列为石门县政府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分别列为湖南省、常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和合”茶号老板卢次伦(又名大卢公、月池公,孙中山姻亲), 广东中山县翠亨村人,清末民初湘鄂粤的大茶商之一,为“宜红茶”走向世界做出过巨大贡献。
卢次伦光绪十年(1883)到壶瓶山,利用当地丰富茶树资源,创办“泰和合”,生产“宜红茶”。1893年春修建“泰和合茶号”,占地30多亩,其建筑宏伟,大门青石镌花,高丈余。茶号主楼前后三进,第一进办公;第二进接待官员、客商;中间望楼,八方三层,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名“三泰楼”,取“天、地、人三泰同合同和同春”之意。茶号有制作加工主楼、储茶库房、医务室、裱糊铺(制作茶包装)、百货行,稍离不远有骡马房(常年养近千匹骡马,以便茶叶旱运)。临河建有一处船厂,专事打造运茶船只,高峰时运茶船数百。茶号西侧是专事分拣茶叶的地方,称“赶楼”,制茶季节,来自湖南湖北、四面八方的“赶茶”男女,达数千众,“赶茶”时山歌、民歌不断,热闹非凡。
泰和合制作的红茶,称“宜红”功夫。泰和合“宜红”制作讲求品质,从安徽祁门专门请来技师,并有长期“内赶”精工(常年在茶号从事精细“赶茶”称“内赶”;季节性赶茶的称“外赶”)。当时,全国红茶有宜、祁、宁、川、闽、湖、越、滇,宜红功夫是倍受国际市场青睐的名品之一。泰和合茶号不仅在湖北五峰、长阳、鹤峰、湖南石门等产茶区设有数十家茶庄,办理采购运输,而且在津市、汉口分别设立了“津庄、汉庄”两个专事转运销售的茶庄。当时,泰和合制作的“宜红”主要销往英国,鼎盛期,产量突破了100万斤大关,茶号内外员工(含各分庄、津汉两庄)近1000人,仰其生息的茶农达数万人。泰和合为闭塞偏远古镇带来新气象,一百年前曾有“小香港”之称。
卢次伦利用宜红茶的兴盛,大兴义举,建义仓、义渡、义学,20多年间,先后疏通澧水200余里险滩礁石,其货船可经津市达汉口,将宜沙以下300里水路上的渡口全部办成“义渡”。开山凿石,铺成由宜沙至津市并到鹤峰、五峰、渔阳关等数千里的青石板道路。还办起了“宜红”戏班。卢次伦自觉事业有成,踌躇满志,曾赋诗自况:“云蒸霞蔚催吟筹,七枕生风兴自悠。海国流芬千古事,人生到此复何求。”1917年,卢次伦60大寿,长沙、临澧、石门及湖北鹤峰等县县长亲送寿匾祝贺,临澧县的寿匾写的是“望仲湘鄂”,长沙县寿匾写“海国流芬”。
1929年,卢次伦因疾辞世,终年71岁。台湾协合工业出版社在上世纪60年代,曾出版“卢次伦传”。
新中国成立初,利用泰和合旧址和厂房,成立了国营石门茶厂,曾分别归湖南外贸或湖北外贸系统管理。目前,成立有石门泰和合茶叶公司、泰和合茶叶合作社,并在2005年由香港客商林柏胜投资成立了常德恒胜茶业公司,他们继承大卢公(次伦)精神,在生产传统宜红同时,创新开发出了乌龙怡红、有机红茶等,出口俄罗斯、欧盟等,年产量30000担,产值近亿元。茶叶已成为石门山区的第一支柱产业,也是生态旅游资源,石门宜红、“石门银峰”已成为20万茶农致富的绿色银行。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央视北纬30度中国行采访石门百年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