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在普洱茶正在日益成为中国茶代名词的今天,说到普洱茶,稍懂点普洱茶历史的人不由得就会想起唐代樊绰的《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虽然时至今日关于普洱茶原产地的争论还在此伏彼起、欲休还说。但是,古代银生府所在地的景东县,其作为普洱茶产业发祥地之一的论断却没人怀疑。
景东县是云南省37个重点产茶县之一,现有茶园面积20.6万亩,茶产业覆盖全县9乡4镇165个村,涉茶农户达5.4万户23万人,有茶叶粗制加工企业118家,全县共注册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47个。茶叶产业是景东县内涉农最多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茶叶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景东农民的增收,关系到景东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景东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始终坚持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科技创新,积极促进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品加工专业化、质量监测标准化、市场管理规范化、服务保障社会化、茶叶质量品牌化,着力加强茶叶生产能力、加工能力和科技能力建设,努力延伸茶业产业链,推动茶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茶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努力把茶业培育为景东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自2010年以来,按照普洱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景东县通过采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设计、坚持质量标准,创新举措、规范管理,广泛宣传、强化服务"等措施,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认真开展生态茶园改造,为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奠定基础。在2010年改造59150亩的基础上,2011年,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实施改造了8.57万亩,目前,正在进行剩余6万余亩的生态茶园改造,计划在年内全部改造完毕。
在生态茶园的改造建设中,景东县茶叶这一古老的产业正在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张力,茶产业越来越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文井镇丙必村长地山村民小组71户265个村民,世世代代以种茶为业。由于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茶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长地山村民小组成了景东的"景迈山".长地山茶叶芽头大、色泽鲜亮、水份足,卖样特别好,在前几年普洱茶产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长地山茶却几乎不受市场影响,仍然供不应求。每年春季,茶叶还未开摘,本地的、外来的茶商就纷至沓来、蜂拥而至长地山村民小组,订购采摘茶叶,"争抢"收购茶叶场面火热喜人。该村民小组村民年人均茶叶收入近万元。其中,村民耿发财家,单是出售全县正在推广种植的优质茶叶"普景1号"枝条和替人嫁接改造茶树,每年收入就达十几万元。虽然地处深山老林,长地山村民小组却仿佛如世外桃源,富庶堪比城市。全村目前拥有小轿车12辆,农用车、摩托车若干,许多人家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有的甚至在城里买了房……
因为历史悠久,发展条件优越,景东的茶叶发展潜力巨大。景东县成了普洱茶原料(晒青茶)的输出大县,其茶叶原料被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等省内外知名企业大量采购,视为普洱茶中的"味精"。
无论任何产业,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转型升级。景东县如何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发展、让茶产业更好地助农增收?
"景东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远的不说,在近现代的民国时期,景东茶曾经获得过云南省政府督军唐继尧颁发的金奖。景东茶产业的发展构想是,巩固现有面积,优化产业布局,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到景东县采访,该县茶办副主任李玉学这样告诉记者。
景东县立足本县资源优势,顺应市场需要,努力使资源优势最大化,全县把茶产业提升到富民强县支柱产业的战略高度给予扶持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打造茶出银生、实现富民强县为目标,按照"标准化、数字化、功效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要求,加快全县生态茶园、经济茶园和文化茶园的建设步伐,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促进茶产业与"养生县城"的良性互动,实现全县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
如今,景东县茶产业不仅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且正在向全省最大的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普洱茶产销基地县目标迈进。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景东,普洱茶产业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