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龙头大“带动”,竭力履行社会职责
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3月,是集茶叶种植、科研、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现拥有2个控股子公司、4个成员企业、1个茶研所, 2011年公司资产总额8017万元、固定资产4355万元,分别增长24.8%和8.91%。2011年生产茶叶530吨,销售收入20402万元、利税2151万元,分别增长了22%和8%;2008至今年被评定为广元市“七绝产品”领军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米仓山”茶品牌已成为广元市“七绝产品”之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四川省知名品牌、“米仓山”商标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十大名茶称号。
多年来,公司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感恩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丰富内涵,作为企业回报社会的“天职”,2008—2011年,企业已向社会捐款捐物、支持社会公事业和社会公共救助资金累计达到200多万元。我们主要做法是:
做大做强企业引领产业上档升级
㈠做好资源整合文章,推进企业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米仓山茶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一是整合企业资源。按照“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原则,整合实力较强的米仓山茶业、桃源茶业、广元仁和商贸、木门茶业、五郎茶业5家茶叶企业强强联合,建成了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公司,倾力打造川北茶业的“航母”,力争三年内形成川内“米仓山”、“峨眉山”、“蒙顶山”三山鼎立的茶叶产业新格局,解决了个体弱小、对外无竞争力、对内恶性竞争无序发展的问题。2011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进一步巩固了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广元七绝”领军型龙头企业地位;二是整合原料资源。按照“公司+基地+标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把全县4个万亩茶叶园区和部分农户小茶园整合为公司的原料基地,并向外整合甘肃陇南市茶叶基地3000余亩,保证了公司的原料供应,制订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严格茶园投入品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为我县2011年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有机茶叶示范县、四川省特色农业基地强县起到关键性作用。三是整合品牌资源。把“风香”、“女皇”、“木门”、“鹿亭”等10多个茶叶品牌整合成以“米仓山”为品牌的系列产品,切实解决了品牌小、散、乱的问题,米仓山茶业集团公司实现了统一原料基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市场营销、统一产品推介、统一经营管理,龙头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米仓山”茶已成为我县对外宣传、区域合作、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茶产业在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两个带动”下已成为我县最具潜力、最具影响的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㈡做好科技文章,提高茶叶品质。一是加强技改扩能,打造高端产品。集团公司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了高阳茶叶加工厂扁形名茶清洁化流水线、微波技术名优茶生产线,改变原有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先后技改了甘肃文县茶叶加工厂,三江、五权镇现代化茶叶加工厂,生产出品优、质好、产量高的高端茶产品。2012年公司生产的精品“雀舌”,每斤价格卖到1.26万元,年加工茶叶能力从500吨提高到了1000吨;二是科学调结构,抢占市场份额。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体系,以芽头茶、扁形茶系列拳头产品为主,占领高端市场;以卷曲茶、针形茶、高香烘青、炒青等大宗茶产品为辅,抢占市场份额。形成了种植、精深加工、文化产品包装等产业链条,经济、生态、观光、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健全。
依法守信,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三网三制”为核心内容的农产品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连锁、专柜、专销经营,探索“农超”配送机制,推广农产品质量“公开承诺”制度、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大力开展“放心菜篮子”、“诚信示范企业”活动,守法诚信经营,组建了专业营销团队,建立了专营店直销、连锁经营、经销商销售、电子商务等综合配套的市场营销体系,巩固省外销售市场,进一步拓展成都、重庆、南充、遂宁、巴中、绵阳、兰州、银川、呼和浩特等周边省市及国外茶叶消费市场,逐步打造米仓山茶销售网点50个,去年米仓山茶叶通过中间贸易继续销往朝鲜、美国和墨西哥。2008—2011年我公司连续四年被省市评为质量信用3A级企业、质量信得过先进单位、省市评为“十佳”龙头企业。
强化生产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006年公司已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健全种植、加工、经营三大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SOP标准化操作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无菌包装车间,在原料、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严格规范管理,做到不合格原料不收、不合格产品不出厂,严禁加工、运输、仓储过程污染,杜绝如何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责任到人的茶叶生产加工机制。2011年公司又通过IS0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认证,有力支撑高品位产品、高端产品在市场的规模性投放;同时,与中国茶叶研究所、西南大学、省茶科所、四川农大密切的合作,组成了米仓山茶业研发智囊团,积极开展高山有机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有机良种茶园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绿茶新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茶叶深加工工艺技术的研究。“绿色杜仲茶制作方法”已获得国家专利权。2009-2011年米仓山茶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米仓山”茶已列为首批国家“可追溯”农产品。到2011年公司建成高标准生态绿色有机茶示范基地2000多亩,已成为川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茶叶种植和生产基地,全国茶叶加工示范基地。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机制的完善,为企业发展带来生机,为农民就业增收带来了活力。一是推广“公司+基地+岗位”就业模式,增加农民增收。2010至今,广元将米仓山茶业集团公司确定为首批“广元七绝”——米仓山牌富硒富锌绿茶领军龙头企业、四川省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这既是值得骄傲的一份荣誉,又是甘于奉献的一份责任。公司在抓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带领农民走科技致富、产业致富之路。目前,公司在化龙、高阳、三江等茶叶种植乡镇建立标准化茶叶示范基地2000多亩,通过有机认证茶园面积1288亩,辐射带动周边2.2万亩有机茶园的标准化种植,项目区带动5300户农户增收1478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为该农民提供6.1万个工时的采茶临时就业、128名茶农固定就业;形成了以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茶叶加工示范基地为中心,公司核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基地周边种茶大户2.5万户和广大茶农按照标准化种植、采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公司增效,有力的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为社会承担了自已的责任。二是推广“企业技改扩能+岗位”就业模式,促农民增收。公司先后在化龙乡、五权镇、三江镇技改扩能1000吨,新增就业人员528人,在高阳镇投资200万元建立标准化无菌茶叶包装车间,建立10吨茶叶保鲜库,增加农民就业60余人。三是推广“技术培训+岗位”就业模式,促农民增收。近年来,公司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人才管理模式,先后组织基地种植大户、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百余次培训,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使茶叶的种植、养护、采摘、加工、包装的全套管理和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农民通过培训就业人数大大增加,农民增收年均增长稳定在12%以上。
增强发展活力,竭力为社会尽“天职”
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是米仓山集团的“天职”,这是米仓山人的口头禅。米仓山茶业集团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全县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才发展为川北最大的茶叶“旗舰”企业,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牢记自已社会责任,竭力承担和履行社会职责。一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公司向灾区、县内捐款10万元、捐物1000多件;玉树地震发生后,公司捐款捐物折合现金3.6万元;二是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县发生洪灾后,公司捐款12万元;三是从2006—2011年公司为建学校、修道路、架桥梁、改善农民饮水等公益性建设捐款达到50多万元。
打造企业先进文化,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
米仓山茶业坚持机制探索和工作创新,以实施“激情管理”和塑造“感恩文化”为切入点,并确定从“感恩心态”、“感恩氛围”、“感恩行动”三个层面,“关爱”、“跨越”、“和谐”等“三大系列”全面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活动。大力开展“企业感恩文艺演出”、“米仓山杯四强男男邀请赛”、“米仓山茶”广告征文、“中国西部农产品博览会”等文化活动,塑造一种感恩文化,旨在内化一种感恩的心态(每人都有感恩之心)、营造一种感恩的氛围(大家齐心营造感恩之风)、履行一种感恩的责任(人人履行感恩之责),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完善激励机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引导农民工知法、用法,保障自已的合法权益,米仓山建立了用工合同制、工资领取“一卡”制、加薪制度化、升职民主制。今年米仓山茶业认真执行了最基本工资制度,企业为农民工工资增长年均在8%以上;形成了以“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员工行为模式,呈现出“企业负责、诚信经营、和谐共赢”的良好氛围。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四川,茶企发挥带动作用 竭力履行社会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