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制约品牌发展 川茶立足消费者是关键

本报4月16日和5月7日分别报道《川茶:在春天里艰难的行走?》、《川茶:资源丰富但品牌缺乏》后,在业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四川自古就是茶的发源地,产茶面积大,又具有建设品牌的基础。为什么还存在品牌不响?品牌杂乱多现象呢?

业内人士以及川内部分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川茶在品牌定位上存在误区、在茶产业发展中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在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中也存在一些弊端等因素,都制约着川茶品牌的建设和发展。

企业需勇于开拓创新

“柴米油盐酱醋茶,古话就是开门七件事啊。”在大西南茶叶市场,正在购买茶叶的李阿姨无不感叹,现在茶叶越来越贵了,都快喝不起了。

在现实生活中,茶叶作为礼品馈赠是普遍现象,大多数茶叶的价格偏贵,很多工薪阶层没有能力消费。但是,仅仅将茶叶定位于“礼”上,再加上价格偏贵,就会让消费者捉摸不透茶叶品牌的真正内涵,失去品牌变强变大的基础。

资料显示,在消费者喝的茶叶中,作为礼品送的占53.63%,自己购买的占46.37%。“品牌不是自己能够做出来的,它一定是消费者认同的的产品。”一业内人士表示,少数消费得起的人对茶叶品牌的认同不能使品牌变大变强。“川茶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这也是制约川茶品牌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人士称,在时代更新很快的今天,一些企业在销售理念,新产品的研发上没有跟上时代的节奏,因此产业很难发展品牌。“四川种茶面积大,茶叶中小企业多,绝大多数都是年销售1万斤左右,年产值一两千万的中小企业。”,四川省茶业协会一负责人告诉记者说,这种茶企大多都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在管理上、新产品的研发上随意性很大,更缺乏创意,在市场上很难出彩。“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川菜杂志主编梁东告诉记者,目前是川茶在公共品牌建设上的一个典型案例,但川茶在品牌建设的大潮中,虽然有一些企业在抱团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区域公共品牌不是某个企业拥有,而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采用的共用名称,这样就会导致市场充斥着价格各异、品质各异的产品,从而使消费者缺乏信任”,一茶叶经销商表示,这样的结果就是,任何企业都可以把产品冠上“龙井”、“铁观音”等名茶,到最后,反而损害了名茶的利益。

据了解,在2005年以前,省内打出“竹叶青”招牌的企业大大小小多达30多家,各企业之间无序竞争,产品出了问题就相互推诿,“竹叶青”这一品牌一度在市场上缺乏公信力。后来经过大力整顿,生产“竹叶青”的企业从之前的30多家减少到8家,且大多实力不凡,这样“竹叶青”平安度过了信誉危机,成为川茶品牌建设的佼佼者。

延伸产业链应从市场入手

在产品研发上延伸产业链条,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多站在消费者角度进行情感营销,大力弘扬茶文化都将是品牌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延伸产业链中,竹叶青率先一步,根据茶叶的保养价值研发了一整套竹叶青美容产品。竹叶青面膜、竹叶青祛黑眼圈贴膜等在市场上反响良好。2012年,竹叶青面膜对产品品质、广告形象、产品包装等进行了全面升级,向消费者传达专业、绿色、功效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将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和指认度,更易于品牌宣传,扩大竹叶青的影响力。

在销售过程中进行情感营销,也是品牌建设的有效途径。“品牌建设大军立顿红茶进驻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大玩情感营销”,一业内专家表示,在2009年,立顿红茶推出“连连抱”活动,将产品特性和消费者情感需求结合在一起。主旨为感受立顿奶茶的温暖,给你的朋友一个“拥抱”,传递“拥抱”的温暖,将温暖形成一个“拥抱链”,在两个半月之内,此次活动的网站产生了百万级独立用户浏览,使立顿红茶在中国建立了坚实的品牌基础。

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理解消费者,尊重消费者是每个行业都适用的定律,更是品牌建设的长久之计。

各种节会的大力推进也将为川茶的品牌建设提供机会和载体,5月17日到20日,2012中国 (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将在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举行,预计4万多专业买家到会洽谈采购。“本届茶博会是旨在推进川茶品牌建设,弘扬川茶文化,搭建起国内外茶叶交易的平台。”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川茶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400万亩,产量20万吨,产值超过100亿元。名优茶比率达到60%以上。培育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2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2家,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打造2—4个全国知名大品牌。由此可见,川茶正在品牌之路上一步步艰难行走。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多因素制约品牌发展 川茶立足消费者是关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