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茶叶产业对我国"三农"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对茶叶出口企业来说,欧盟市场具备不可限量的消费潜力,利润空间巨大。然而,近年来欧盟日益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让国内茶叶企业对这块"制胜高地"望而生畏。此时,占据中国出口茶叶大半壁江山的浙江茶叶,正凭着质量安全的底气,阔步挺进这个目前世界上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最严格的市场。
风景这边独好,底气来自哪里?来自浙江茶叶出口企业"以质兴业"的理念和日趋完善的自检自控能力,来自浙江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的科学监管手段。
黄页驱虫诠释"以质兴业"
如果说茶叶生长和其他农作物生长一样,一定避免不了虫害的侵袭,那么找到一种办法既能减少虫害,同时又不会给茶叶造成农药残留,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在一千多年前陆羽《茶经》诞生地浙江湖州,茶乾坤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茶乾坤)已然动起了这方面的脑筋。在茶乾坤的出口茶叶种植试验基地里,记者注意到,茶园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插着一根竹竿,竹竿上方是一张黄卡纸。走近一看,这张黄色卡纸上密密麻麻麻地粘着不少飞虫的尸体。
"别看这张小小的黄纸,可以省掉好几次农药呢。这是基于害虫的视觉接受光波原理设计的,害虫只要看到这个颜色,就会不由自主地往上撞,然后就被死死地粘在了纸上。"茶乾坤董事长管爵杉告诉记者。
管爵杉说,这是他们和茶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合作成立出口茶叶企业第一个院士工作站以来的一个重要合作项目,目前还在实验阶段,接下去将逐步扩大推广。
"农药残留目前已经成为茶叶出口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浙江检验检疫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处长陈景告诉记者,"在检验检疫部门的"熏染"下,浙江大型的茶叶出口企业已经牢牢树立了"以质兴业"的理念,很多做法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有了质量安全的保证,没有农药残留的困扰,茶乾坤大踏步地寻找转型升级的途径,"做世界上最昂贵的袋泡茶"就是其一大"绝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叶片末袋泡茶,而是用真正的春茶鲜叶加工切碎后,装入特制的三角袋中。这样的袋泡茶一泡开,玻璃杯里满是清澈的淡绿色。一袋不过两克的茶叶价值一美元,折合成千克的话,就是500美元一千克,这个价格可比普通的春茶贵多了。"差不多翻一番吧"管爵杉轻描淡写地说,但却透着一丝得意和憧憬。
严格自检攻陷"梦魇之地"
今年,欧盟市场已经成为不少茶叶出口企业的"梦魇之地",接踵而来的通报让国内不少茶叶出口企业放弃了这块肥肉。的确,欧盟对农药残留限量的标准要求堪称世界最严,目前已制定460余个标准,且大多为最低检出限量。近年来,欧盟仍一直在不断更新、调整并加严进口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宽松的指标使得出口茶叶质量鱼目混珠,现在欧盟越来越严格的标准,恰恰给了我们扩大欧盟市场占有率的机会。"浙江华大制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总经理陈志华说。
陈志华告诉记者,华大在茶叶加工中,对于质量安全的自检自控要求非常高。近几年不断加强在基地建设上的投入,不惜重金建立自然环境优越、农业投入品使用较少、管理较规范的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在严格筛选毛茶供应商的基础上,积极投入自建毛茶生产工厂,严把原料关。同时,华大强化自检自控,严格执行原料进厂时检测一次、精制加工时检测一次、成品检测一次的流程,出口时还要重点检验。但这样成本也比较高,检测费用达到了每吨700元,占了总出口金额的3.5%.但实际上,华大茶叶出口非洲的利润也只有3.5%到4%."这样一来,一旦汇率一波动,不仅没的赚,还要倒贴了。所以,我们干脆转向欧盟市场。"
陈志华告诉记者,欧盟市场的利润可以达到10%,但对于质量安全的要求,特别是农药残留限量的标准特别严。"但既然我们的农药残留控制本身就做得很好,为什么不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呢?"据统计,华大去年出口欧盟的茶叶总量约700吨,而今年上半年的订单已达1000吨,预计全年将突破2000吨。
浙江湖州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郑蔚涛告诉记者,华大的发展对于茶叶出口企业来说更具参考意义。从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投资回报的风险也比较高,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并不能立刻实现。但是练好基本功,研究国际贸易环境,在别人退缩的时候凭借自身实力进攻高利润市场,却是可以复制的一条成功之路。
多措并举助力"强身健体"
作为全国出口茶叶检验检疫协作组牵头单位,浙江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出口茶叶农药残留问题。"要解决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强化风险分析和加强源头控制是关键所在。"陈景告诉记者,"在风险分析的前提下,实施分类管理和以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强原料基地备案工作,是助力企业"强身健体"的两大抓手。"
浙江局拥有众多专家组成的进出口茶叶专业组,组员不仅是检验检疫系统内进出口茶叶检验监管专家,还有不少出口茶叶企业负责人。专业组成员不定期召开会议,对进出口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会商,研究交流国外法律法规标准变化情况,分析相关检测和监控结果,制定并调整出口茶叶重点检测项目和监控项目。同时,浙江局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分类、对企业进行定级,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
原料基地备案是浙江局监管出口茶叶的重要手段,目前,该局辖区建立了4个出口茶叶示范区,完成原料基地备案36.7万亩。同时,该局还以原料基地管理为突破口,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根据浙江局与浙江省农业厅共同签署的《关于促进农产品出口合作备忘录》,出口茶叶的原料基地备案采取双方合作机制,由农业部门推荐,浙江局验证审核后予以备案。
以湖州地区为例,2011年,经长兴县农业主管部门推荐,长兴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内2100亩原料基地通过了检验检疫部门的备案考核,成为示范区首批出口茶叶原料备案基地。这样湖州地区出口茶叶原料基地也首次突破了1万亩。在示范区内,检政双方在推进茶叶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规范茶叶种植过程的农药使用,提高企业诚信自律意识,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营造质量安全监管舆论氛围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收到显着成效。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浙江茶叶出口企业挺进世界标准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