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科技茶为茶叶科技创新先行蓄势

正当露天茶红红火火生产时,淳安“科技茶”又进入新一轮试验栽培中,为茶叶科技创新而先行蓄势。

何谓“科技茶”?淳安县农业局副局长方伟文解释道,“‘科技茶’就是运用补光、补气等十项集成技术,使茶园提前开采且炒制的茶叶,品质与自然相一致。”

淳安县为什么要进行“科技茶”的栽培试验?

据统计,中国绿茶生产以江南为主,淳安是浙江省绿茶主产地之一,近年来,虽然在品种推广、技术提升、品牌打造上下了很多功夫,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显而易见,但是,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剧烈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在茶市上,礼品茶追求茶叶上市的早与新,这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如何利用技术手段使茶叶提前开采成为各茶叶主产区热门的攻关课题。

实际上,为追求茶叶的尽早上市,前些年开始,淳安县就推广了乌牛早、鸠坑早等早生良种茶,加上千岛湖湖区小气候优势,茶叶开采时间提前,也为淳安县茶农带来巨大效益。但是,当各地早生良种茶大面积推广后,竞争压力就与日而增。

为抢占优势,推进产业新模式的发展,从2010年开始,“科技茶”课题研究正式实施。试验基地就建在位于汾口镇的县茶叶良种场,试验面积为5亩。

“当时还没有‘科技茶’这个概念,就是想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设施农业推进茶叶的提前采摘。”方伟文说。

通过探索,2011年,试验茶园比露天茶园提早25天开采,生产茶叶20余公斤,最高售价每公斤达到1.8万元。

第一次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收获了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补光不足而造成茶叶后期轻飘,不实沉;茶园小飞虫吸食新芽汁,影响茶叶品相等。为此,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技术研究路线设计和运用,今年“科技茶”的栽培大获成功。

通过试验,技术人员总结出十项关键集成技术:适宜环境,优良选种。早培秋梢,强技壮芽。重施基肥,施足饼肥。绿色防控,安全营养。设施配套,灵活控温。适时扣膜,及时通风。灌足底水,适时补水。昼夜补光,积蓄养分。增施氯肥,提高产量。标准采摘,精细加工。

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茶叶科负责人罗列万在接受采访时说,十项技术综合利用的,淳安还是第一家,尤其是补光和补气(二氧化碳)技术的运用,尚属首次。

今年,20亩试验茶园,收获干茶60公斤,销售均价达到2万元/公斤。

试验成功了,是否就意味着“科技茶”研制文章就此结束?方伟文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是品种上,原来试验品种以“乌牛早”为主,而“乌牛早”有一个缺点,就是芽头比较瘦,那么,到采摘后期就容易飘,不沉重。今后试验中,在品种的选育上,将以‘鸠坑早’这个品种为主,因为,‘鸠坑早’芽头本身很饱满,芽头大,更适宜炒制“千岛玉叶”。

第二点,在栽培管理上,作为“科技茶”,要做到尽早上市,养分积累很重要。为此,“科技茶”整个物候期就要往前移。物候期怎么样往前移,每个环节上,技术怎么做到最优,还需要作对比探索。

第三点,“科技茶”要盖防冻大棚,大棚里面是密封的,温湿条件好,易滋生病虫害。但是,隔绝好的话,露天病虫害又不容易侵害到大棚里。今后,大棚里的病虫害防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如今,“科技茶”的后续大有文章可作……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淳安县,科技茶为茶叶科技创新先行蓄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