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苔茶之乡石阡生态茶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石阡 让穷山头变绿银行

中国苔茶之乡生态茶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4月11日,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为石阡县授信2.5亿元,支持当地发展茶产业,其中,首批农户获贷3633万元。在武陵山的深处,石阡县实施了开发性金融扶贫的先行先试。

这批小额贷款将惠及418户茶农和2户专业合作社,助力该县茶产业跨越发展。

2002年,该县茶园面积仅有1.6万亩,2008年,增加到10万亩,目前,已发展到28.4万亩,种植规模全省第二一组组数据,见证了石阡茶叶大县发展的轨迹。

中国苔茶之乡、贵州最美茶乡、石阡苔茶发源地、贵州三大名茶一个个称号与认证,增加了石阡茶叶大县的内涵。

县委副书记、县长黄万清说:我们把生态茶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的产业支柱之一,多年来,采取各种切实有力措施加以培育和打造,使之实现了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齐心协力建基地

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即是今天的石阡。

据《贵州通史》载:石阡茶,湄尖茶皆为贡品,石阡县因苔茶在明清年间为朝庭贡品而有贡茶之乡的美誉;1958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群英大会上,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给石阡颁发了茶叶生产,前途无量的锦旗。

石阡县高海拔、低纬度和寡日照,森林覆盖率达57%,土壤微酸且含微量元素钾、锌、硒、锶、锰、铷,特别是石阡茶的钾含量,为全国饮食类植物中属最好最合理。据中茶所专家科研论证,石阡苔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在贵州省5大良种中也名列前茅。

石阡还是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境内20处36个自然出露点,日流量达22322立方米的地热矿泉,为石泉茶合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由此而形成了丰富的苔茶文化。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茶文化,独特的土壤及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石阡县发展茶产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条件。同时,也让石阡茶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该县将茶产业作为一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既保护青山绿水又打造金山银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苔茶产业发展的文件,确定县财政每年至少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生态苔茶产业发展的组织、扶持、奖励、贴息。

生态茶产业如何发展?该县决定,以基地建设为主,通过示范带动拉动全面发展。

开发绿色银行的钱从哪里来?该县决定,按照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以扶持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为重点,按照投资主体不变、投资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向规划的茶叶产业带、示范基地或示范点、专业村倾斜,支持茶叶产业,强化茶叶产业带或专业村建设,强势扩大苔茶种植规模。

2007年,我省将石阡规划为茶叶产业发展重点县,为石阡茶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该县紧抓住机遇,制定了《石阡县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每年以50000亩的速度推进,到2013年达到30万亩的目标。

此后,该县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贷款、财政贴息、统一组织、物化投入等方式,加大茶叶产业在技术改造、老茶园改造、新茶园建设及规模扩展上的力度,明确由县四家班子办公室牵头,抽选20个部门重点帮扶4个茶叶产业规划带的建设工作。

同时规定,茶叶产业帮扶部门每年要帮扶完成新植茶园200亩和幼龄茶园管理300亩、资金投入不得少于5万元的任务。任务不达标,帮扶不脱钩。

该县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对集中连片繁育无性系茶苗10亩以上的,能履行育苗购销合同的,每亩补助600元。利用宜茶荒山(草坡),弃耕地,残、次林地建设茶园,且茶园单元面积达30亩以上的,经验收合格每亩补助垦复费450元。利用坡榜田、坡耕地和已经验收的土地占补平衡垦复地建设茶园的,每亩补助整地费200元。

对种茶50亩以上大户,其购置新垦茶园的农机具购机补贴,由县农机服务中心按有关规定负责办理。凡农户新建茶园5亩以上的予以贷款贴息,标准为每年每亩贷款300元,财政贴息3年;机关干部职工新建茶园100亩以上的,可留职带薪,同时享受贷款贴息政策。

该县100多名留职带薪干部职工与全县30000多茶农一道,走退耕还茶、林下套茶、荒山种茶、熟土植茶之路,掀起了一轮又一轮茶产业发展高潮。

茶叶示范带、示范基地和茶叶专业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目前,茶园面积发展到28.4万亩,建成投产茶园和半投产茶园近1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4000余吨,产值达2.73亿元。

全心全意扶龙头

按照区域优化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头、基地连农户、系列化服务的要求,集中精力建设一批高标准、无公害、有特色的茶叶生产基地,同时稳定和完善产品的质量标准。使石阡苔茶成为色、香、味兼具的养生饮品,成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黄万清在全县重点产业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2008年,广东客商付贵平来到石阡考察,被石阡丰富的苔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所吸引,当年就在石阡投资2000多万元,创办了南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苗圃基地100亩、有机茶园示范基地1000亩以及两个茶叶专用肥加工厂。目前,他又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条年加工5000吨的茶叶生产线。

浙江和泰茶业有限公司是入驻石阡县最早的客商之一,该公司2004年入驻以来,强化基地建设,加大茶园投入,产量大幅增加。公司承包管理的聚凤乡高坪茶场每年茶叶产量达15万公斤,是出租前产量的5倍。

通过异地扩建改造的江苏大海集团石阡加工厂,更新设备改造工艺,在五德镇新建加工厂,收购茶农鲜茶叶能力进一步增加,方便了茶农就近销售鲜茶青。

付贵平说:近两年,石阡苔茶品牌效应不断显现,又有相当大的种植规模,这就让我不愁原料不愁品牌,做茶有信心。

外商的大量入驻,带来大量发展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从而推动了夷州贡茶有限公司、石阡茗茶科技有限公司等当地民营茶叶企业、茶叶个体加工户的迅速发展、壮大。

同时,该县还涌现出了田洪玉、肖光亮等茶叶个体加工户和杨通江、张杰明等茶叶种植大户。石阡茶产业显现出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9年,石阡县又出台了提速茶产业建设步伐的新文件《关于加快全县重点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以打造苔茶品牌为核心、建设营销渠道为引导、构建企业集团为支撑的三大战略。

如今,该县已引进6家外资建立茶叶企业,规模企业已有4家,中小加工企业70余家。石阡苔茶不仅远销国内浙江、福建、广东、上海、北京等省市,而且生产的珠茶大量出口到中亚及非洲地区。

不遗余力树品牌

要让石阡茶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从茶叶的品种开始。

在茶树品种选择以及品牌的推广中,石阡人也曾进行过大胆的探索,曾经从福建、浙江等地引进过福鼎大白等外地优良品种,可经过人们仔细对比发现,石阡苔茶更适宜当地自然条件,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品质,都比外地品种要胜几筹,而且口感、滋味、汤色俱佳,市场接受程度更高。

品种确定后,石阡县一手抓基地建设,一手抓品种品牌的建设、保护和市场的开拓与发展。

该县还盯住生态有机茶叶建设,狠抓质量环节。聘请了中茶所研究员权启爱等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并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茶农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以苔茶良种的保护、培育和推广,作为茶产业复兴的重中之重。通过保护利用优良茶树种群,加速苔茶无性系繁育扩种、营建基地、科研示范。

从基地建设开始。每个茶叶专业村配备一名管理员,引导茶农规范化种植和加工,全力做好茶叶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成立了石阡县茶叶协会,在各茶叶专业村引导组建了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做好茶叶市场的开拓与发展。

2011年,该县又抓住机构改革的时机,将原来的临时机构县茶办改为常设机构,并更名为茶叶管理局,同时增加充实茶叶管理局技术员、管理员。

另外,有关部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有关要求,制定并推行了五统一标准,即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标志标识,统一店名招牌,统一加工质量,统一品牌打造。

借脑生智、借船出海,该县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活动。

2008年,该县委托国内一知名公司为石阡苔茶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进行全面包装和统一策划。此后,石阡先后投入1000万元,赴北京、上海、深圳、贵阳等大城市,举办茶叶展销会、新闻发布会等茶事活动。组建茶艺表演队,将石阡苔茶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土司文化融为一体,编排成精品茶文艺节目,每遇国内外茶博会等重大茶事活动,就前去展演、宣传、推介。

同时,该县举办中国温泉节暨中国绿茶专家论坛和苔茶文化旅游节,强势宣传石阡丰富的苔茶文化;为石阡苔茶拍摄了水润茶乡电视专题片,并在我省高速公路上发布路牌广告等。

企业也自行奔往全国展销石阡苔茶,在贵阳、广州、上海、武汉、深圳等20多个城市,设有直销店、专卖店、销售窗口30余家。收到了借风行船效果。

通过努力,石阡苔茶品牌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9月,石阡苔茶通过了贵州省茶叶及标准化专家现场评估审定,成为石阡县第一个省级产品标准。2008年2月该县申报的石阡苔茶生产示范项目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列入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这是贵州省唯一覆盖全县范围的示范项目。

2002年以来,石阡苔茶系列产品在国内外茶事活动中先后获国家级奖项20多个,国际奖项1个。

2009年,石阡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苔茶之乡,石阡苔茶被明确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茶叶发展战略性品种。

2011年,石阡县龙塘镇被命名为贵州省最美茶乡,石阡县新华村被命名为石阡苔茶发源地。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中国苔茶之乡石阡生态茶产业跨越发展纪实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