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茶与生活的不解之缘

在我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形态,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文化都有极大的影响。三茶六礼,茶为礼先。其实,茶最早被人类发现并运用时既不是饮品,也不是礼品,而是治病的药品。

说茶最早是作为药物出现的理由,是最先记载茶的书是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书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的别名,同时还有槚、蔎、茗、荈等也都是古时代表茶的字。很显然,茶在这里是作为解毒药被神农使用的,它被发现和运用算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当然,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茶为养性之物

说茶为养性雅志之物,大体上可追朔到南北朝时期,与佛教的关系密切。据《释道该说续名僧传》载,南朝宋时一位居住在浙江武康小山寺的法瑶和尚,每次吃饭必要喝茶。到了南朝齐永明年间,武帝下诏请他去京城时,他已79岁高龄。其他居住在各名山大川著名寺院里的和尚也都以饮茶为雅,在佛教内形成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这可能与佛寺多在山中,其空气、光照、雨水、环境适于种植茶树,而和尚清闲以茶为事有关。浙江天竺、灵隐两寺的茶还成了有名的佛茶,作为向朝廷奉献的贡品。

文人以茶为雅,围绕饮茶为诗为歌的事很多,什么茶诗、茶赋、茶会、茶画应有尽有。诗人卢同有《饮茶歌》一首,竟写出了他对所饮七碗茶的不同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生事,尽向毛孔散;五碗筋骨松;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了茶具有清心寡欲、养气颐神、舒心增智、强壮筋骨、发表祛邪、明目聪耳、沁人肺腑的功能。现代人则有了新的发明,在日本和我国的港、台地区,最受妇女欢迎的苗条茶、美容茶成了当今养性雅志的上品。

茶能增进食欲

说茶能助食增欲,就是通过饮茶增进食欲、促进消化。这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运用尤为突出,因为他们以游牧生活为主,饮食则主要是肉食和奶类,缺乏粮食、蔬菜、水果类食品。他们所食之食物既不易消化,又缺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饮茶和用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这些地区还流传着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谚语,说明了茶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内蒙古、新疆一些少数民族的奶茶至今还采取先煎茶而后对入牛奶、马奶、羊奶,再加糖作为甜食,或加盐作为咸食饮用的。从医学角度看,他们对茶的认识和运用是非常科学的。茶的这些功能基本被中国老百姓普遍掌握,全国各地城乡形成的吃早茶、喝晚茶、酒间茶、饭后茶,以及加入各种助食之品的槟榔茶、橘皮茶、葱白茶、盐豉茶、凉拌茶等,无不包含着对茶助食增欲功能的运用。

英国虽然从1637年才从中国引进茶叶,但对饮茶的讲究堪称世界之最,特别是对加味茶的饮用更具特色。他们通常在茶中加入橘子、柠檬、玫瑰、鲜奶等,制成伯爵红茶薄荷茶、玫瑰红茶柠檬红茶和奶茶,然后有滋有味地饮用。据认为,这可以中和茶中的碱,对胃有保护作用。喝茶是他们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从早晨6点钟的床茶、上午11时的晨茶、中饭后的午饭茶,到晚饭后的晚饭茶,每天最少也要喝五杯。如果是休息日或闲来无事,下午5时是正式的品茶时间,那才能专心致志地喝出点名堂来。

茶是基本药物

茶作为药物治病,是中医的法宝,几乎历代医籍中都有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编纂的《中药大辞典》综合了各家之说,总结出茶具有清头目、除心烦、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六大功能,并专门用于对头痛、目昏、嗜睡、心烦、口渴、食积、痰滞、泻痢、疟疾的治疗。古方中驰名的如《赤水玄珠》中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痛的茶调散;《万氏家藏方》中治各种喉症的茶柏散;《圣济总录》中治霍乱后烦躁不安的姜茶散,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的海金沙散等。

现代研究认为,茶叶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茶碱、鞣酸,具有兴奋神经、活跃思想、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松弛平滑肌、利尿、收敛胃肠、抗菌、抗癌等作用。英国的研究人员说,坚持每天喝1杯或更多的茶,患心脏病的机会比喝其他饮料者减少44%;两杯茶抗氧化作用的能力与4个苹果、5个洋葱、7个橙子、两杯红葡萄酒相等。美国的研究人员说,在对茶抗癌功能的28项研究中,已有17项证明其具有抗癌作用,特别是对肠、胃、膀胱、皮肤等部位的癌症效果最好。饮的茶越多,癌症的发病率越低。我国专家对茶的现代研究、运用更广泛,其中对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胃肠炎、伤寒、急性传染性肝炎、羊水过多症、稻田皮炎、牙质过敏症等的治疗,已分别取得初步的、显著的、或有突破性的效果。

茶是目前世界上较普遍的饮料,它的品种已发展为2000多个,饮茶的益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有人预言,将来在饮品市场上唱主角的依然非茶莫属。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漫谈茶与生活的不解之缘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