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思想 引资金 铸品牌,助推川茶出川

本报从2月24日推出《春天行动川茶飘香》系列报道,报道了四川春茶开采,引来各地客商竞相抢购的热闹场景。然而,盛况的背后也暗藏隐忧:据调查,四川作为全国著名的名优茶产地,约70%的茶叶都作为原料销往省外,销售终端最大的利润蛋糕被外省切去。有业内人士因此慨叹

料峭春寒,几天前一个小小的放晴让名山县双河乡骑龙村村民张明忠兴奋不已,茶园里芽子开始冒出来了,虽然很少,还带着荚壳,但价格还可以,一斤要卖5253元。张明忠有近7亩茶园,现在这点芽子自家就可以采摘,再过一个星期,他就准备请人采了。

与茶农的兴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很多中小茶企都还按兵不动,很多茶叶加工厂感到压力比较大,我们很多茶企都是为江浙一带的客商做初级加工,挣一些加工费,但随着物价上涨,利润越来越薄。2月28日,蒲江县农发局茶叶站农艺师廖长力告诉记者。

据省农业厅多经处统计:截至2011年,我省茶叶种植面积达348万亩,总产17万吨,面积居全国第二位,但与面积、产量增长不同步的,是茶业的产值,成品茶叶最大的利润在品牌销售这一块,而我省70%左右的茶叶都作为原料卖到了江浙一带,为他人作了嫁衣。省农业厅经作处高级农艺师段新友一语中的。

小富即安,茶企大多保守发展

据了解,我省茶叶主产区是三山两早,即峨眉山、蒙顶山、米仓山和宜宾、泸州的早茶,主要生产绿茶

客观来说,我省茶业的销售渠道非常通畅,虽然芽茶采摘的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但新茶的价格近年来也在相应上涨,只是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些正常的起伏而已,茶农普遍都得到了实惠。像张明忠这样的茶农,每亩纯收入都稳定在5000元左右。

与茶农得到实惠截然不同的是,我省茶企在成品茶叶销售这个终端利润最丰厚的这块领域,所占比例甚低。很多茶企由于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而省内竞争又太激烈,胃口有限。我省茶叶产量非常大,单以蒲江县为例,旺季时一天要产芽茶5万斤,可加工1万斤干茶。而我省很多茶企都是中小企业,一家一年的销售也就这个量。在这行干了几十年,廖长力对茶业现状了如指掌。

产茶大县名山县就有500多家茶企,全省估计有近万家,确实绝大多数都是这种年销售1万斤左右,年产值一两千万的中小企业。

段新友说,在去年鲜茶价格大幅上涨、全国出口不增的情况下,许多茶企生意都好,估计这些企业通过代加工和自销,一年应有25%35%的纯利润,这样的中小企业很多,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

好日子也让很多茶企产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什邡市农办年初想组织几家茶企进行宣传,但企业的反应出乎该市农办副主任张云龙的意料,这些老板都说生意可以了,对进行宣传、扩大生产和对外销售没有多大兴趣。

缺资金没意识,川企很难走出去

在业内人士看来,茶业是个大产业、好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从种植、加工、销售到茶楼消费,可带动全国约8000万人就业。

据省农科院茶研所所长王云介绍,江浙一带的茶叶生产在萎缩,而我省不仅面积大,并且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安全、优质方面,在全国堪称一流,走出去应底气十足。

在段新友看来,全国很多不产茶但经济发达的省份,川茶去开拓市场应该不是很困难,并且前景很好。成都翠峰茶业负责人张龙骧表示,在山东、沿海一些发达地方,对高档绿茶的消费能力比成都强多了,在那些地方开茶叶展销会,两三千元一斤的绿茶人家买了就走,并且量还不小。

我省绿茶出口量很小,且都是中低档茶,在国内市场没有很好打开的情况下,有进取心的中小茶企还是感到有压力,茶企要做大比较难,不容易把牌子叫响,打造品牌和建立省外销售网络都很不容易。眉山县新绿茶业公司负责人韦德荣说。

中小茶企要发展,韦德荣感叹有两难:一是创业资金不够,不能很好进行宣传和保证流动资金;二是人才匮乏,因为行业性质,待遇不够好,无法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做了十多年茶叶,在我手上都流失了上百人。

我省茶企普遍缺乏省外开拓意识,而有意识的又普遍缺少资金、办法和人才,这正是制约川茶出川的瓶颈。段新友坦言。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解思想 引资金 铸品牌,助推川茶出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