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茶产业异军突起 发展潜力大

进入新千年,三明茶产业经过十五 、十一五两个周期的品种与茶类结构优化调整,市场空间拓展,茶文化功能强化,增强了市场应变能力,使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省发展潜力最大、优势突出的重要产茶区。
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平均每年新增茶园面积1.87万亩。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29.35万亩,产茶2.74万吨,毛茶产值约7.68亿元,面积、产量列居全省第五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比2005年的19.98万亩、1.79万吨、2.53亿元增长36.9%、44.6%、202.6%,涉茶产值约25亿元,涉茶人员达26-28万人。
品种结构得到优化
三明是多茶类生产区,主要有绿茶青茶乌龙茶)、红茶三大茶类,此外,还生产少量白茶、黑茶。十五和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的10年中,三明茶业持续坚持多茶类发展的方向,按照调高、调优、增效的总目标和三个有利(有利调剂采茶洪峰、有利突出茶类特色、有利应变市场竞争)的原则,采取了新良种引进与低效茶园改造并举的措施,在茶树品种结构上压缩特早芽品种(福云六号)绿茶类的比重,在茶类花色品种上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加大了青茶、红茶的生产比重,使茶树品种与茶类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10年来包括改植换种在内共新建茶园13.6万亩,其中,青茶类主栽品种铁观音从2.8万亩增加到10万余亩,绿、红茶类主栽品种福云系列良种从11万余亩调至7万亩左右;适制青茶的新优良种金观音、黄观音、金萱、丹桂、白芽奇兰、金牡丹、软枝乌龙等发展近2万亩,省外强内质的绿茶良种安吉白茶、龙井茶4

乌牛早、迎霜等也引进试验推广了3000余亩。目前全市特早生、早生、中生及中偏迟生品种三者的比例约为35﹕28﹕37,特早生品种比10年前约降低9个百分点,中生及中生偏迟生种提高约15个百分点;绿茶、青茶、红茶及其他茶三者的比重从2005年57.6﹕37.6﹕4.8调整到48﹕45﹕7,成为海西新兴的重要多茶类生产集散区域。
名优茶开发成绩斐然
名优茶鉴评活动是整个茶业生产科技进步的推动力,三明市在抓名优茶生产方面积极走培训、引进、示范、推广相结合路子,经过20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三明市省级以上的名优茶几乎是空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选样参加全省的11次名优茶鉴评活动中,共有185只茶样荣获省名优茶奖(其中青茶名茶18只、优质茶49只;绿茶名茶23只、优质茶64只;红茶名茶9只、优质茶22只),进入本世纪,名优茶技术进入成熟期,开发达到鼎盛时期,除梅列区外的十一个县(市区)都有获省级名优茶奖,近10年就有147只茶获省名优茶奖,约占80%(其中,2007年和2009年的两届省名优茶鉴评就有60只获奖,2011年春有34只茶获奖)。此外,还组织参加省级以上专业行业等名优茶活动(如太姥杯、凯捷杯、中茶杯、元泰杯、中日韩茶王赛以及人文奥运、茶香中国、参加世博会名优茶评优),有30多只茶获金银铜奖或特等奖和一等奖。
同时,我们还与省名优茶鉴评的时间错开组织开展了全市的名优茶鉴评活动12次,借林博会平台组织开展了5次茶文化活动名优茶鉴评,组织开展了两届制茶能手赛,共评出市级金银铜奖茶、名茶奖、一等奖、优质茶奖共200多只。
目前,三明市的名优绿茶是全省的亮点,扁、卷(螺)、针、尖、条等各种造型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优异,其中针螺茶占全省65%以上;青茶(乌龙茶)生产是后起之秀,是我省新兴的集散区,其中,铁观音是继泉州、漳州之后的第三大产区,品质可与安溪媲美;金观音茶品质为全省最优;红茶生产异军突起,独特的品质风格已成为福建省红茶的新亮点。
茶产业区位优势突显
近10年来,三明茶产业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与支持,龙头茶企业的培植和三品及QS认证等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明茶业在全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迅速提升。目前全市有8个县茶园面积超万亩,分别是尤溪、大田、宁化、永安、沙县、明溪、清流、泰宁,其中尤溪、大田超过6万亩;大田、尤溪、沙县、永安、明溪、宁化、清流等7县2007年列为福建省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2010年10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根据2009年茶叶生产情况调查结果,授予大田、尤溪、沙县、永安、清流、宁化等6县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大田县2005年被列为全国茶叶优势百强县,2009年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0年被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高山乌龙茶之乡;首届海峡两岸茶博会授予大田高峰茶业有限公司金观音明星企业;2010年,大田吴山乡获福建产茶明星乡镇,大田允宣茶业入选福建百佳茶名店;尤溪县列为全国第二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2010年尤溪绿茶被授予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全市已在永安、大田、清流、沙县建立了5个省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尤溪、大田两县被列入全省2008-2010年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县,2011年再度被列入20112013年第二轮现代农业(茶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县。
2008年以来,先后有尤溪汤川苦竹茶、永安天宝岩野生茶、宁化延祥半野生茶、梅列仙人谷野生茶、泰宁大龙和新桥野生茶、将乐万全(龙栖山系)野生茶、明溪枫溪野生茶等七县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项目。
规模茶企业健康成长
作为新兴发展区的三明,无论在产业规模上还是在知名度影响力方面都置后于老茶区,因此,近10年重点抓大户重点户,培植茶企业典型,搞好辐射和带动,一批茶企业龙头初显端倪。目前,市级龙头茶企业从2005年的7个增加到2010年的25个,其中5个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三品认证的有50多家,其中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认证28家;QS认证有30多家家,GAP认证5家;认证茶企业总面积达8.7万亩,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注册茶叶商标品牌 50多个,其中,崇圣岩等5个品牌被授予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蓬莱商标及图形等6个商标被授予福建省著名商标,有8个商标获得三明市知名商标。
从茶产业规模来看,全市茶园在50亩以上的专业户或茶厂有480余个,其中,100亩以上的有 198个,1000亩以上的有 12个;年加工规模在2.5吨以上茶企业的有500余家,其中5吨以上的茶厂有 250余家,50吨以上有30 家。
茶业外延空间不断拓展
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茶业外延空间的拓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茶馆茶楼大兴。目前,辖区内(不含乡镇)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茶叶营销窗口有1300余家,比2005年的不足500家增加了1.5倍;三明籍在省外开设茶叶营销窗口、茶叶会所的从五年前的20余家增至150多家,在10多个省和京沪津直辖市建立营销网点,为三明茶叶产品的畅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是以茶艺、茶道特征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应运而生。大田高山茶茶艺队、永安乡茶茶艺队,分别在武夷山、宁德举办的海峡两岸茶博会上荣获最佳形象奖和优秀奖,大田高山茶茶艺队在海峡两岸林博会、茶博会及各类茶文化活动、推介会中进行多场表演。三明职业中学、泰宁旅游学校、三明市林校、三明(宁化)工贸学校、三明(沙县)农校、永安职业中学、大田职业中学等均开设了茶艺兴趣活动班。目前,重点茶企业也开始建立茶艺队。三是承载茶业交流活动中心特色的馆所相继筹建。2008年泰宁大金湖茶业有限公司着手建设甘露茶苑,占地6万多平方;2010年11月大田县在吴山建设福建高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首期250亩建设,投资1.5-1.8亿元;尤溪在城关水南建设闽中茶叶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500多万元;永安市天宝岩茶叶有限公司与台湾新竹何树轩、澎湖罗美娟等达成初步协议,在永安城区已意向性购地32.13亩(租赁50年),拟筹建福建永安台湾茶博园(闽台茶文化创业园),五年内计划投资7500万元(项目总投资1.1亿元)。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三明,茶产业异军突起 发展潜力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