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茶史拾遗之闽茶篇

  福建省是著名的茶产区,六大茶类有四类出自福建。目前市场上为人所熟知的福建茶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岩茶、正山小种红茶、福鼎白茶、漳平水仙、漳州白芽奇兰、坦洋工夫红茶等。而且这些品类的茶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茶文化内涵丰富,相关茶事广为流传。其实,作为历史上重要的产茶区,福建的茶品类并不仅仅是这些,还有许多在历史上曾风靡一时的茶品类,甚至是贡品,只是由于没有很好的传承与发扬,让这些优秀的茶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近几年,福建省在大力打造茶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给予扶持,茶产业从业者也看到了茶叶中兴的希望。那些曾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茶品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成为了地方茶,没有开拓市场而已。如今政府的政策导向,让他们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这些优秀茶品的继承者们纷纷开始发力,想要恢复祖上的荣光,让这些优秀的茶品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这些茶品所在地的政府也积极响应,展开了相关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鼓励传承者们传承好工艺,并进行相应的包装,再次进入市场。
  如今,福建省政府相关部门经过调查摸底,确立了全省26个县委重点产茶县,这些历史名茶几乎都涵括进去了。相信随着市场的复苏,这些历史名茶将再次焕发出生机,成为人们喜爱的茶品。
  那么,福建省有哪些历史名茶?有哪些制茶工艺?中国网茶叶频道的编辑们进行了精心的收集整理,将为大家逐渐还原。在福建茶区的茶史拾遗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将对其他产茶区的茶史拾遗进行相应的收集整理。也欢迎广大茶人提供资料,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闽茶茶史拾遗之一:宁化延祥孔坑贡茶
  延祥位于宁化、清流、明溪三县交界,群峰叠嶂,密林环绕,有五里横排十里岭之称,辟于宋天圣年间(10231031年),至今已近千年历史,隶属宁化县泉上镇。至今已近千年历史。延祥村的出名,在于她的贡茶传说,和她原有的明代古建筑群有关。现在古建筑群已经成了断壁残垣,只有西园的贡茶还年年生,年年长,依然能让人品味那一段历史。
  延祥的西园,海拔7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此地朝东背西,旭日东升即照于此,午后巍山僻日。园地首层乌土,底层朱砂,自古以来生长着数十亩野生茶,统称延祥西园孔坑茶。孔坑茶每年只采一次,于谷雨后立夏前选晴天采摘为佳,采用传统手工制法,香气馥郁,滋味甘醇,具有提神醒脑,健胃消食,清凉解毒等功效。据《延祥村史志》载,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延祥拔贡杨德安任浙江金华府经历常赴京,每次赴京,就带上家乡孔坑茶送给皇帝和大臣品尝,皇帝和众臣饮后大为赞赏,遂将延祥西园孔坑茶列为贡品,令每年进贡。民国36年(1947年),台湾省为庆祝台湾光复二周年,产品展览活动特设福建馆,并指定宁化延祥西园孔坑茶供展。1955年和1956年,延祥西园孔坑茶连续二次被选送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获得很高评价,并曾献送毛泽东主席,作为表达宁化革命老区人民心意的礼物。2010年,延祥西园孔坑野生茶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
  在当地,至今还流传延祥西园孔坑茶的传说,更使延祥贡茶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据说当时延祥西园孔坑茶被列为贡茶后,皇上要杨德安汇报孔坑茶的棵数,以确定每年上贡茶叶的数量。杨德安为了让家乡人能留些茶叶自己品尝,有意在皇帝面前少报了一半,只说有800棵。没想到杨德安回乡后,发现西园孔坑野生茶树当真只剩800棵,其余的全部枯死了。因此当地百姓都说西园孔坑贡茶受封于皇帝的金口玉言,更是奇货可居。
  清顺治五年(1648年)一月,南明永宁王妃彭氏,率兵进驻延祥九龙寨,聚众抗清。因一路征战,长途跋涉,许多士兵得了风寒,当地村民感动于彭妃的忠勇,纷纷拿出家中的西园孔坑茶来,煎水给战士喝,也奇怪,战士喝了西园孔坑茶,全都病愈,皆称赞西园孔坑茶神奇功效。彭妃率众将士突破清廷重兵围追堵截,转战至长汀,虽然后来彭妃兵败被处死,但孔坑西园茶独特的疗效依旧被当地群众广为应用。
  据传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宁化人黄慎也与延祥西园孔坑贡茶结下不解之缘。有年春末,游学至延祥,正值孔坑茶采摘时节,深感于西园孔坑茶的稀少和珍贵和村民采茶的艰辛,挥毫泼墨作《采茶图》,并写下了红尘飞不到山家,自采山头玉女茶。归去溪云携满袖,晓风吹乱碧桃花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诗中所说的 玉女茶就是指孔坑西园茶。黄慎这幅《采茶图》被首都博物馆珍藏。
  孔坑茶每年只采一次,于谷雨后立夏前选晴天采摘为佳,采用传统手工制法,香气馥郁,滋味甘醇,具有保护牙齿、提神醒脑、生津利尿、解暑杀菌、减肥美容、预防癌症、降脂降压、防辐射抗衰老、健胃消食、清凉解毒等功效。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中国茶叶茶史拾遗之闽茶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