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不少的以茶为主题的和与茶相关的诗歌,茶叶直接泡水的饮茶方法可能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在那之前,通行的饮茶方法类似于今天的抹茶,即将茶叶捣成粉末,然后冲水饮用。关于这一点,唐诗里有不少细致的描写。将茶叶舂碾成粉状之后,就是入水煎煮了。什么时候入水呢?当然是水烧开沸腾起来的时候: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茶粉放进沸水,经过搅匀,无色的水立即变为碧绿。诗人就有将其比作碧玉的,也有将其比作清霞、绿云的: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李泌《赋茶》)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李群玉《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诗中的琉璃眼鱼眼,说的都是放入茶粉之后,煎煮过程中水面冒出气泡的情形。
不用说,煎煮好之后,就是盛出饮用了。唐代人饮茶,不是像今天这样用杯,用盅,他们用碗,用瓯。经过煎煮的茶粉,呈乳状。盛在考究的茶碗、茶瓯之中,似花似雾,煞是好看: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蜀茶》)瓯泛茶如乳,台粘酒似饧(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金槽和碾沈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徐夤《尚书惠蜡面茶》)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另一首是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诗是这样写的: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沈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诗都不难懂,只要细心读一遍,就可以了解个中大概了。
茶,人人可以饮用。但是,俗人品茗如牛饮,是不会有什么观赏价值的。美人啜饮,却不啻为人间佳景。请看崔珏的《美人尝茶行》: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
台前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慵懒的美人,浓睡初起,纤纤玉手端着碧玉绿云似的一瓯茶,朱唇轻啜,香喉细咽。在绿茶的刺激下,美人渐渐清醒,于是明眸转出秋水,纤指拨动琴弦,心意迷茫,似乎还在深情回忆梦中的乐事。怎么样,此情此景,美不胜收吧!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唐诗中有人的美人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