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设在哪儿最好?
将品饮的茶席设在自然环境中,和山林融为一体,当是现代茶席的浪漫情怀,是今人设置茶席的最佳选择。
大自然茶席讲究一款物境,即品饮的客观环境。
在大自然中品茗,即是将饮茶的客观环境由室内转到室外,这种转换与变迁直接关系着茶境的品位。
大自然茶席让茶人由居室内的茶席环境,转入极致融入自然生态的调和当中。
大自然茶席包括了建筑物、植物、溪山、泉石。。。原来所带有的动感,都被统合在茶席稳定的秩序中。
大自然茶席充满叙事能量,并非锐利奇景,而是茶人满溢生命的气息,完成大自然茶席创造的惊艳,或只是在茶席上加上一束花草,或是在布满苔藓的石块上盖一座隐士茶席。。。 如是便聚成品位寄居的茶席摆置,艺术经验撼动着独具的茶席物境美学。
以天地为茶席
茗舍、茶屋、茶亭、茶寮等等,都是文人隐入大自然茶席常提起的。陆羽在湖州三葵亭就是他与茶友的大自然茶席学习地点。当时陆羽与诗僧皎然相互品茗,参禅精进。皎然爱茶品茗吟诗,在他留给后人追怀的诗词中,强调着品茗与自然的搭配。诗人留下的诗词都将当时该茶席成为物境。
皎然《五言渚山春暮会顾承茗社联句效小庚体》联句放诗,说着在茗舍中的茶会、联咏。茗舍的环境是崔子向所说湿苔滑行屐,柔草低藉瑟,十分幽静;茗舍的性质是陆士修所说颇容樵与隐,启问禅兼律,宜于隐逸。张籍在《和左思元郎中秋居十首》中说菊地方通屐,茶房不圣阶。 茶室幽洁,自然朴素,藉地而设。
图作者微信昵称:人在草木间
唐人在大自然中设茶席,茶人茶客置身于大自然中,首先和自然景色相融相造。松声冷浸茶轩碧、竹经青苔舍,茶轩白鸟还。青苔、竹林,加上飞过的白鸟,大自然茶席让人潜吟相伴。
曾瑞在《村居》中说量力经营,数间茅屋临人境。车马少得安宁。有书堂药室茶亭,甚齐整。 书堂、药室、茶亭三样都有,山家清事可谓备矣。茶的物境营造着大自然茶席的安宁祥和,才能在平静田园尽享品茗乐事。
陆树声《茶寮记》园居蔽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中设茶灶,凡瓢汲罂注濯沸之具,咸庀择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则茶烟隐隐起竹外。 表明旧时茶人会特意经营、选好茶席位置。
茶室境小而景幽
茶室是根据茶的特性而设计的,要使人感受茶的精神与氛围。茶室境小而景幽,坐于茶室,身心便自然归于安宁静寂。茶人进入茶室,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会更自觉地遵守茶人的言行规矩,也加深了茶道的气氛。茶室布置得精美文雅,有书、画、插花等可供欣赏,增添了品茗时的美感,这时茶席不再只是茶席,而是品茶的另番天地了。
屠隆《茶说》中专有一条说茶寮: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废者。 反倒是自然景观中的植物更能增添好滋味。
物境的房舍,成为大自然茶席的重点是周遭自然植物,竹松最惹人爱。
松竹茶席最合味
选择什么植物以入茶境,关系着茶境的文化品位和对茶境文化意蕴的理解导向。古代文人对茶境植物的选择极其精严,宜茶的植物主要有竹、松两种。
历代的诗文中对竹下品茗设席的描写特别多:王维茶香绕竹丛;钱起竹下忘言对紫茶;宋代陆游手挚风炉竹下来;宋代张耒篷山点茶竹阴底;元代马祖常竹下茶瓯晚步;明代高启竹间风吹煮茗香。
竹有清香,与茶香相宜。茶香绕竹丛、竹间风吹煮茗香,竹下烹茶品茗,茶香飘荡,文人高山亮节无竹令人俗的况味自然涌现。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池宗宪:现代茶席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