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茶代酒的由来,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素有以茶代酒的习俗,每逢宴饮,不善饮酒或不胜酒力者,往往会端起茶,道一句以茶代酒,以尽礼数,既推辞摆脱了饮酒,又不失礼节,而且极富雅意。以茶代酒本是很雅致的举止,可是其典故由来却并不如何雅致,以茶代酒的由来,要从三国时期说起。 三国时期的吴国国主孙权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孙亮继位,然后后宫政变,孙亮的哥哥孙休上台,上台之后留下诏书,自己去世之后由他儿子继位。可是孙休死的太早,死时他的儿子还很年幼,于是孙休安排的两个顾命大臣,一个宰相濮阳兴,一个是左将军张布违背了孙休的遗诏,弃了孙休之子,转为辅佐年轻有为的孙皓继位,以茶代酒的典故就源于孙皓。
孙皓刚刚上台的时候意气风发,体恤民情,开仓赈灾,深受人们拥戴,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长时间,孙皓便沉迷于酒色之中,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人们怨声载道。
孙皓十分好酒,经常命大臣们与己一同饮酒取乐,每次饮酒,至少也要七升才可,按照现在的计算,等同于两斤左右,所以每次举行这样的宴会,大臣们总是东倒西歪,丑态百出,孙皓总借机大声嘲笑,大臣们受辱,愈发对他不满。有一位做过孙皓父亲老师的大臣名为韦曜,性情刚直,曾多次批评孙皓,起初孙皓对他比较尊重,知韦曜不胜酒力特许他饮酒的时候可以换以清茶,这就是以茶代酒的由来。
只是依然是好景不长,韦曜在为孙皓的父亲写传记的时候,同样因为性情刚直,直言了一些丑事,此举触怒了孙皓,加之之前韦曜丝毫不给他脸面的劝谏,导致韦曜最终被送入大牢,送了性命。
对国人来说,似乎是无酒不成席。而在此过程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形是:客人由于某些情况不能饮酒,往往举起茶杯说:以茶代酒。 以茶代酒延续了上千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