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内涵,是博大而丰盛的,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体悟。但无论如何,它们写的是人,进一步是人生,更进一步便是中国人的人生。茶可以启发文人墨客的文思画意,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通过饮茶,他们得到了一种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愉悦。
中国饮茶在唐代以煮茶为主,这一时期主要是饼茶,而《西游记》中多是提壶冲泡。第16回中,唐僧一行来到观音院,遇见一老僧,叫献茶时,一个小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这里所用的茶具如茶杯、茶钟等,在唐宋时是没有的。可见《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在明代,写唐代的事情,未免偶尔会穿帮。
据说,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其中场景很多都和现实生活中的连云港云台山相似,今天在云台山还有一副对联,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云台山也产茶叶,而且茶芽香叶俯首可拾,因此,以茶为菜便是很自然的事情,反映在小说中,便是不同的茶饭。
水浒中写茶也很细致,里面提及的茶汤多姿多彩。潘金莲四次到隔壁的王婆茶铺,便提到四种茶汤:梅汤(茶中放几粒乌梅煎制而成)、和合汤(一种甜茶)、姜茶和宽煎叶儿茶。所谓姜茶,乃是宋元流行的七宝擂茶中的一种比较高档的茶品。以一些姜片作佐料,再加一些糖同茶叶放在一起,用沸水冲泡。
不但如此,茶在小说中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如王婆向西门庆推荐梅汤,从而表明她看穿了西门庆想勾搭潘金莲的野心,以此来暗示自己可以为其做媒,后来西门庆再次拐进王婆的店里,王婆又说,大官人,吃个和合汤如何?这和合汤一般用在婚宴中,等于是进一步暗示,自己能帮助成就好事。
水浒中还有一个喝茶习惯饭后喝茶。施恩为利用武松夺回快活林,每天安排人给监狱中的武松送饭,武松吃罢饭,便是一盏茶,而为武松换牢房的理由是:请都头去那壁房里安歇。搬茶搬饭却便当。因为一只公鸡,时迁被祝家庄擒去,杨雄、石秀到李家庄求救,主人李应就具早膳相待。饭罢,吃了茶。
而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写到:(史进入城)只见一个小小茶坊正在路口。史进便入茶坊里来,拣一副座位坐了。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茶博士点个泡茶,放在史进面前。这里说的茶博士,其实已经是身兼煎茶、煮茶、沏茶、泡茶之职的师傅了。
也许罗贯中也查阅了历史典籍,知道在三国时期喝茶是没有太多可以讲的,所以三国里面对茶的描述都比较简单,一般就两个字茶罢,然后主人公该干嘛干嘛去了。有意思的是,虽然典籍没有记载,但现在湖南的擂茶却留有三国的传说。
据说三国时,张飞领兵途经武陵桃花源时,部队瘟疫流行,进退不得,苦不堪言。当地山上住着一位鹤发老人,素闻张飞大名,有心要去医治将士之病,于是献上祖传秘方擂茶。张飞和官兵饮服后,病情大好,遏制了瘟疫的流行。
人生是需要去完成的,那么我们便可以说,名著正是中国人的四种修行。三国的主题是争,水浒的主题是义,西游的主题是悟。而要抵达或者超越它们,就构成了这种修行中,所要突破和跨越的四道关卡。过不去,就是平庸;过得去,便是超然。